-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2/6 *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thrombin based on aptamer andferrocenylhexanethiol loaded silica nanocapsules 前期准备: (1)琉基化修饰的AptⅠ通过PMPI交联法固定在FeSH/SiNCs上 (2)生物素化的AptⅡ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修饰到磁微珠上 2021/2/6 * 检测原理 2021/2/6 * A sensitive signal-on assay for MTase activity based onmethylation-responsive hairpin-capture DNAprobe 2021/2/6 * 基于二茂铁衍生物修饰的单壁碳纳米管电化学检测T4多聚核苷酸激酶 2021/2/6 * 基于类分子信标DNA和连接酶高灵敏度电化学检测ATP 2021/2/6 * 谢 谢 2021/2/6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2021/2/6 * 什么是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一般以生物活性物质(例如酶,细胞,抗体,核酸适配体等)为生物功能性敏感基元,并将其固定在信号转换器上,当加入目标物之后通过信号转换器转化为相应光学,热学,电学等信号的检测器。 2021/2/6 *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酶法分析: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但是测定周期长。 离子选择电极(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操作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欲处理——无试剂分析(non-reagental analysis),但是只能检测无机离子. 1956 Leland C. Clark Jnr 隔离式氧电极 1962 Leland C. Clark Jnr 酶传感器( enzyme transducer) 1967 S. J. Updike 葡萄糖酶电极 1975 Yellow Springs Instrument(YSI) 葡萄糖测定仪 1975 C. Divis 用完整活细胞取代纯酶制作传感器 1977 GA. Rechnitz 用粪便链球菌完整活细胞与氨敏电极组合成测精氨酸的微生物电极 1977 Iso Karube和J. Janata 测BOD的微生物传感器和测抗原的免疫传感器 2021/2/6 * 随后出现了细胞器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和组织切片传感器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生物技术、生物电子和微电子学不断地渗透、融合,致使生物传感器不再局限于生物反应的电化学过程,而是根据生物学反应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如光效应、热效应、场效应和质量变化等)了设计各种精密的探测装置。 1974 K. Mosbach 热生物传感器 1974 Janata 酶场效应晶体管 1980 D. W. Lubbers 和N. Optiz 酶光纤传感器 1983 Giulbault 压电晶体酶传感器 1976 A. H. Clemens等报道了以葡萄糖酶电极为基础的第一个人工肾脏,随后被Miles公司开发成生命稳定系统Biostator,用于重症糖尿病人床边监护。 1983 B.Liedberg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方法,能够适时的对生物亲和反应进行检测,在次基础上,瑞典Pharmacia公司在1990年推出商用仪器BIAcore,成为目前研究生物分子之间互相作用最优秀的实验工具。 1984 A.E.G. Cass 首次建立了介体酶电极方法,利用化学介体戊二醛取代分子氧作为氧化还原酶酶促反应的电子受体,促成了1987年美国MediSene 公司开发成功印刷酶电极. 2021/2/6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作为最早问世的一类生物传感器主要是采用固体电极作为基础电极,将生物活性作为分子识别物固定在电极表面,然后通过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使目标分子捕获到电极表面,基础电极将浓度信号转换成电势,电流,电阻或电容等可测量的电信号作为响应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定量或者定性分析。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优点:灵敏度高,易微型化,能在复杂体系样品中进行检测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工业,农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2021/2/6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组成:生物识别元件,信号转换器,数据分析仪 2021/2/6 * 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器 离子选择电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