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运输次数
2
4
运输量(吨)
16
32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互提)。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2)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
2 :16; 4 :32; 16 :2; 32 :4;
16 :32; 2 :4; 32 :16; 4 :2。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 :16=4 :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2.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 =12∶9 16∶2=32∶4 7∶4≠5∶3 80∶2=200∶5
3.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
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2)还有其他发现吗?
(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
6、验证发现,共享成功。
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7、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三、练习巩固:
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
2、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
3、自主练习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同桌俩互相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同桌互说后,师随意挑选多个同学说出他们在这一节课的收获)
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他们大多数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东西忘到脑后,因此我先设计了一组复习题,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并通过求不同的比的比值的计算,唤醒他们的记忆,为学好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
效果分析
由于这节课难度不大,孩子们对比的知识又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感觉孩子们在学习比例是很顺利,总结概念、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讨论比与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我都放手给了学生,孩子们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形成了这节课的新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道德与法治_远离“诱惑”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让情绪high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让情绪high起来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科学_认识固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科学_认识固体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做个环保宣传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做个环保宣传员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Will you take your kit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Will you take your kite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9 夜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数学_比例的意义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数学_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科学_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科学_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Can I have some sweet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Can I have some sweets?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M6U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M6U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古诗三首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