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聊斋志异》的自传性
文学作品归根结底是作家的写心之作,不仅写作品人物的 心,更是写自己的心,作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态度、思想意 念、情感倾向、审美情趣渗透在作品的意境、情节与形象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 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传性。 然而, 其自传性的含义又有广狭之分。 就小说而言, 狭义的自传性是指 作家在进行创作时, 直接借鉴了个人的家庭环境与生活经历, 作 品带有个人与家庭的鲜明印记。 广义的自传性才是通过情节与形 象,间接地表露作家的情性与人格。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清代, 进入了文人独创的成熟时代, 作 家的主体意识自然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红楼梦》是狭义自传性 小说的代表, 由于资料的极度缺乏, 招致新旧红学家们没完没了 地探索曹雪芹的家事、生平与创作情况。 《聊斋志异》的自传性 也极为明显, 由于资料丰富, 使我们对凝聚其中的作家“自我形 象”的钩辑要方便得多。
蒲松龄与曹雪芹的创作个性不同。 曹雪芹追求的是温柔敦厚 的诗教传统,皮里阳秋的史家笔法,他的主体意识在《红楼梦》 中常常是隐藏着的, 对事件和人物少有直露的褒贬。 蒲松龄则不 然,他“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 [1] 344 。在撰写这 部“孤愤之书”时,似乎无意追求那种含蓄、蕴藉的风格,往往 会直接宣泄满腔愤懑与不平之鸣。
这首先表现在那一则则的“异史氏曰”中。 《聊斋志异》继
承了中国史传文学和文言小说的创作传统, 在多数篇章后面都缀
上一段“异史氏曰”,作者要“卒章显其志”,要站出来对作品 的人物与故事进行评判,要借这个便捷的平台即兴发挥, 这是作 家主体意识的最直露的表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促织》)与“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 比比也”(《梦狼》),表现了他的政治观;“花面相逢,世情 如鬼”(《考弊司》)与“剖腹沉石,惨冤已甚……岂特粤东之 暗无天日哉”(《成仙》),表现了他的社会观;“一钱不轻授, 正其一饭不忘者也”(《田七郎》)与“恻隐之一念可通也”(《西 湖主》),表现了他的义利观;“美善祸淫,天之常道”(《续 黄粱》)与“饮啄有定,不可以妄求”(《库官》),表现了他 的价值观;“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 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贝「色授 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娇娜》)与“情之结者,鬼神 可通”(《香玉》),表现了他的婚恋观……这一则则诉诸理性 的议论文字是我们窥测蒲松龄创作构思的独特窗口, 也是了解作
家思想观念的宝贵资料。难得的是这些评价性文字写得一点也不 呆板,直白自然,幽默风趣,仍不失聊斋风采。而且,又与前面 的人物故事紧密结合,相互生发,成为作品的有机整体,同样为 广大读者津津乐道。
借作品人物之口,传达作者的心声或卖弄才情, 是叙述体小
说和戏曲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 突出体现。实际上这是叙事作品中的议论文字, 是作者要借机发
挥,因此就容易游离于情节与人物之外, 弄不好会露出人工斧凿 的痕迹,就连《红楼梦》也难免这样的瑕疵。《聊斋志异》中借 人物之口抒发作者心声的情况不但极其普遍, 而且创设了合理的
语境,与情节发展自然对接,还常常能突出人物性格,实在是高 明之至。《成仙》写一位家道殷实的周生,因小事得罪了黄吏部, 被黄欺侮,周愤愤不平要与之理论。洞明世事的好友成生劝止说: “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 ”把当 政的官宰说成多是不举旗号的强盗,显然是蒲松龄刺贪刺虐的激 愤之辞,安插在这里有着极好的语言环境。 刚直的周生不听劝阻, 惹恼了邑宰,被抓进狱中严刑逼供,险些送了性命,靠成生多方 营救,才得幸免。成生直斥官府的那句话实际上是作品的重心所 在,前为铺垫,后为验证,镶嵌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流中,十分自 然得体。《梅女》中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对贪官污吏的怒斥,是 一位阴间老鸨骂那个卑鄙的典史: “汝本浙江一无赖贼,买得条
乌角带,鼻骨倒竖矣!汝居官有何黑白?袖有三百钱便而翁也! ”
显然是作者借人物之口,对贪官墨吏的有力声讨。 其语境是写小 偷夜入民宅被挚入官,典史受贿三百两银子后, 反污失主梅家少 女与之私通,要拘来检验。梅女被逼引颈自裁。男主人公封生为 典史所设的酒宴上,特招阴间老鸨出来骂宴。 这段话既是作者的 心声,又是作品人物的语言,完全符合这个虔婆的身份、年龄、
教养与性格。只这一段怒骂,就足以使这个形象跃然纸上了
在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中, 自传性更多地体现在作家笔下的艺 术形象上。因为“文艺家所塑造的最丰采的艺术形象总是能最生 动地体现他的个性心理结构的, 他总要将自己的个性心理结构所 特有的秉性熔铸到他的人物身上, 艺术形象仿佛是渗透和凝聚他 的精气和血液的亲生儿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