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医的衰老学说及其实践意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中医的衰老学说及其实践意义 衰老或老化是自然界任何生命过程的必然现象。 衰老虽不可 避免,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 , 完全可以发挥和利用主客观因素 , 使衰老延缓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抗老防衰,延年益寿 ,这是关系到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 也是人类千百年来共同关注和探讨的 一个重大课题。祖国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 , 《黄帝内经》就开宗 明义提出“尽终其天年 , 度百岁乃去”的名论。 “天年”即长寿 , 对长寿人的生理特点 , 《灵枢#8226;天年》指出 : “五藏坚固 , 血脉和调 ,肌肉解利,皮肤致密 ,营卫之行,不失常度,呼吸微徐 , 气以度行 , 六府化谷 , 津液布扬 , 各如其常 , 故能长久。”反之 , 若 “五藏皆不坚 ,使道不长 ,空以外张 ,喘息暴疾,又卑基墙 ,薄脉少 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 ,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 ,故 中寿而尽也。”《黄帝内经》更提倡诸多“摄生”方法和措施 , 以期实现长寿这个美好愿望。经后世医家的不断阐发和充实 , 逐 步形成了特色鲜明 , 优势突出的衰老学说及其抗老防衰的对策 , 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衰老的原因及其相关理论 衰老的原因不外乎两大类 ,即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 , 两 者往往互相影响 ,密不可分。中医学对衰老原因的认识 , 各家见仁 见智 , 观点不一 , 其荦荦大者有三 : 肾衰说:其说肇始于《黄帝内经》。 《素问 #8226;上古 天真论》对男女的生命过程有精辟的记述 ,以男子为例 ,尝 谓: “丈夫八岁 ,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 ,天癸至,精气溢 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 ; 四八筋骨隆盛 ,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 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 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强调了肾气特别是先天精气的盛 衰在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 人的 寿命长短与遗传因素 (禀赋) 不无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分析影响人 类寿命的原因 , 发现遗传因素占 15%。按中医理论来分析 , 这是由 于肾精中的“先天精气”秉受于父母的缘故 ,换句话说 ,子女肾 精的盈亏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父母影响的 , 诚如《灵枢 #8226;天 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现代基因学说对 其实质已有较深刻的认识。 再者,中医所说的“命门” ,与肾的关 系至密,诚然历代医家对命门的部位虽有右肾、两肾和两肾之中 的不同观点 , 但对其生理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命门 者, 性命之门也。《景岳全书 #8226; 命门余义》解释说 : “命门 有门户,为一身巩固之关” ,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 气非此不能发。 ”《类经附翼》 又说: “天之大宝 , 只此一丸红日 ; 人之大宝 , 只此一息真阳。”命门与人的生、长、壮、老、已的 关系,赵献可《医贯#8226;内经十二官论》 中有形象的比喻 :“余 有一譬焉 , 譬之元宵之鳌山走马灯 , 拜者舞者飞者走者 , 无一不具 , 其中间唯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 , 火微则动缓 , 火熄则寂然不 动。……夫既曰立命之门,火乃人身之至宝。”按赵氏的观点, 人之衰老是因为命门“火微”之故。 其将命门视为生命活动的原 动力 , 跃然纸上。 脾虚说 :《素问 #8226;经脉别论》 说: “饮入于胃 , 游溢 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 四布,五经并行。 ” 《灵枢 #8226;决气》又说 : “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是谓血”。 说明脾的功能是主运化 , 输布水谷精微 , 为气 血生化之源 , 内则五脏六腑 , 外则四肢百骸皆赖以养 , 始能发挥正 常的生理作用 , 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金代医家李东垣秉承 《黄 帝内经》的旨意 , 对脾胃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上的重要性发挥得 淋漓尽致 , 他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理论 , 认为“内伤脾胃 , 百病由生” , 并从胃气与元气关系立论 , 认为元气衰则损其天年 , 即人会出现早衰或夭寿 ; 反之 , 则长寿可知矣。 值得指出的是 , 在决定寿夭上 , 先天与后天因素是相辅相成 , 并行不悖的。倪冲之在阐释《灵枢 #8226;天年》说 : “此篇论人 之生死寿夭,皆本于少阴阳明也。……得先后天之精气充足,然后 形与神俱 , 度百岁乃去。”《景岳全书 #8226; 先天后天论》说得 好: “以人之禀赋言 , 则先天强厚者多寿 , 先天薄弱者多夭 ; 后天 培养者,寿者更寿 ,后天斫削者 ,夭者更夭。 ”又说:“两天俱得其 全者,耆艾无疑也 ;先后俱失守者 ,夭促弗卜也。 ” 《黄帝内经灵 枢集注》亦云: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