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逸老堂诗话》之诗歌审美理想
(一)贵含蓄
诗贵含蓄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可算是老生常谈之调了。 最著
名的当属晚唐署名司空图所作《二十四诗品》含蓄篇云:“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仅八个字把含蓄之风的神韵现于人前,可谓 是字字珠玑。俞弁对诗之含畜亦颇为看重, 《逸老堂诗话》中多
处论及,最为直白的是下卷第十五则:
壶山宋廉父《咏景》诗云:“朋比趋炎态度轻,御人口给屡 憎人。虽然暗里能钻刺,贪不知机竟杀身。”此诗讽当世小人, 奔不知止者,然辞语太露,无含蓄意。本朝夏文靖公原吉《咏蚊》 云:“白露瀼瀼木叶稀,痴蚊犹自傍人飞。信伊祇解趋炎热,未 识行藏出处机。”蔼然有规讽惊戒之意存焉。
此则列举了两首意旨相近的诗歌,宋廉父诗直言当世人趋炎 附势之恶习,毫不客气地给予了批判,言辞直露尖锐;而夏原吉 诗虽也意同宋诗,却借咏蚊而发,诗意含而不露,给人以想象的 空间,正合含蓄之旨。俞弁批宋诗“然辞语太露,无含蓄意”, 赞夏诗“蔼然有规讽惊戒之意”,高下立判。同样是卷下第五十 五则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游浙东》词,评其“有余不尽之 意,蔼然于言外”,颇为赞誉。另外《逸老堂诗话》卷上第二十 八则论近时吴兴邱大祐之“梧老凤凰枝上雨, 稻香鹦鹉粒中秋”
句,认为此诗深得老杜《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
梧栖老凤凰枝”句之不言之妙, 评价很高。但是邱大祐的诗句袭 用痕迹实在太过明显,俞弁因推尊杜诗而过高地评价邱诗。 王安
石亦曾效老杜此体,有“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句, 相较于邱诗,荆公显然要高明许多,俞弁在此却并没有言明。
虽然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明确了其“贵含蓄”的诗学思 想,但是他的论述依然囿于前人的条框之中,并无甚创建,又因 为含蓄是中国历代诗论家在评点诗歌风格之时比较喜欢谈的一 种,故无论是在对前贤的继承上, 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上都几无建 树。
(二)贵平易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明确了诗歌的本 质特征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孔子也说诗歌有“兴、观、群、怨” 的功能,可见最初诗歌的语言是自然质朴的, 因为要抒发个人的
真情实感,描述社会现实,必然不会运用过分华丽瑰奇的言辞, 这点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语言运用可以清楚地看到。
俞弁在论述“诗贵平易”的观点时引了前人的相关评述及 诗句,见《逸老堂诗话》卷下第三则:
《竹坡诗话》云:“作诗止欲写所见为妙,不必过求奇险。” 叶文庄公与中云:“近之作者,蟆母蹙西施之额,童稚攘冯妇之 臂。句雕字镂,叫噪聲牙,神头鬼面,以为新奇,良可叹也。” 予尝见元人房白云颢诗云:“後学为诗务斗奇,诗家奇病最难医。
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做诗。”邱文庄濬《答友人论诗》 云:“吐语操辞不用奇,风行水上茧抽丝。眼前景物口头语,便 是诗家绝妙辞。”
《竹坡诗话》是南宋周紫芝的诗话著作,叶文庄公即叶盛,
是俞弁的同乡。两人的论述都是针对过分求奇, 撇弃平易之辞的 诗歌创作倾向,主张作诗只需把眼前景象如实写出, 无须“句雕 字镂”,以奇为新。叶盛之论还以“蟆母蹙西施之额,童稚攘冯 妇之臂”比喻世人的作诗习气, 是为妙语。诗话卷下第四则紧接 着又引蒋冕之说曰:“近代评诗者,谓诗至于不可解,然后为妙。 夫诗美教化,敦风俗,示劝戒,然后足以为诗。诗而至于不可解, 是何说邪?且《三百篇》,何尝有不可解者哉?”俞弁在所引之 语后面并无任何异言,说明对于这些引语他是赞同的。正德、嘉 靖年间,经过李东阳及以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的不懈努力, “台
阁体”诗只知奉制应酬,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诗风正慢慢消失。
俞弁所论即是对他们的响应。 其引诗曰“欲知子美高人处, 只把 寻常话做诗”,认为杜诗的高人之处即在于不刻意求奇, 只把眼
前所见,心中所想诉诸诗歌,从寻常处下手而见其不凡。杜诗被 后人誉为“诗史”,就是因为描写社会现实,寄托真情实感,俞 弁正是希望世人作诗都能够抱着这种心怀。
(三)喜出新意
俞弁并不反对复古,但是与此同时,他亦非常看重个人的创 新。《容斋三笔》曾载吴门僧惟茂信天台山,有诗云:“四面峰 峦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
门。”洪迈甚为欣赏。而俞弁认为惟茂此诗虽好,乃是蹈袭张籍
《题虎邱》诗:“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锁云根。老僧只恐 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故对洪迈的记录颇有不满之意。与 此相类,沈周对薛沂叔《咏新溪小泛》诗句“柳断桥方出,云深 寺欲浮”甚是推崇,直言“浮”字古人不能道。 俞弁则认为薛诗 中的“浮”字与自己所见的僧泐季潭 《屋舟》诗中“四面水都绕, 一身天若浮”的“浮”字一样, 皆本自老杜“吴楚东南圻, 乾坤 日夜浮”句,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另署名李颀所撰的《古今诗话》 收录了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的诗: “流光过眼如车毂,薄宦羁
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