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概数形式“三五”“五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概数形式“三五”“五七” 在汉语称数法中,两数连用表概数是很普遍的一种形式, 吕 叔湘( 1984)认为:“从三到七,是比较居中的几个单位数,所 以常常在这里边连缀两个数字来表示一个不太大也不太小的概 数,如‘二三‘三四‘四五, 也有跨过一数说‘三五或 ‘五七,正是增加这个数目的泛概性,是很有用的一种说法。 ” 在近代汉语中,“三五”“五七”这两种形式使用频率很 高,相比同时期其他数字组合, “三五”“五七”占据量的优势, 如《水浒全传》中,“一二” 43 例,“二三” 48 例,而“三五” 134 例,“五七” 91 例。现代汉语中仍保留“三五”之说,但“五 七”却已不多见。王力先生曾在《中国现代语法》第三十节“基 数,序数,问数法”的附注里说:“但习惯上只有‘三五的说 法。‘五七‘六八‘七九之类都不成话。 ”后来吕叔湘也 提到“不知道为什么留传下来的只有‘三五, 而‘五七在半 路上丢掉了”。笔者认为“三五”和“五七”虽活跃于近代汉 语,但二者的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 “五七”这种说法在现代汉 语中仍然存在,但为数不多,远没有“三五”的生命力强。本文 拟对二者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与比较, 进而探讨二者发展不平 衡的原因。 一、“三五”使用情况考察 (一)“三五” “三五”连用的情况最早出现于 《诗经 ?召南?小星》,如“ ?G 彼小星,三五在东。”但这里“三五”分别指参宿和昴宿。 “三五”在最初的称数法中表示乘积关系,意为“十五”。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 “三五”表概数义最早可能出现于 《国 语?晋语一》,如“是以谗口之乱,不过三五。”,为上古用例。 到唐宋时期,“三五”表概数的用法逐渐多起来。例如: (1)百姓承乱离之后,财力凋尽,天恩含育,粗见存立, 饥寒犹切,生计未安,三五年间,未能复旧。(《贞观政要》卷 二) (2)大师往漕溪山、韶、广二州行化四十馀年,若论门人, 僧之与俗,约有三五千人,说不可尽。(《六祖坛经》) (3)近世画工,画山则峰不过三五峰,画水则波不过三五 波,此不淳熟之病也。(《林泉高致 ?山水训》) 这一时期,“三五”使用得并不普遍,且其用法较简单,其 组合格式有“数 +量”“数 +量+名”“数 +名”,“三五”只用来 修饰具体事物。 元明清时期,“三五”使用频率更高,用法更广泛,表现出 很多前期所不具备的特征。如: (4)比及过冈子时,先有三五分酒了,一发吃过这四角酒, 又被朔风一吹,酒却涌上。(《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5)比如人家做小,也有三五分人物,手里来得,肚里识 得、算得,便只十三四岁。(《醋葫芦》第三回) (6)这徒弟虽然貌丑,然香臭是知道的。日逐挨肩擦背, 打牙犯嘴。巧姐无奈,也有三五分在腊梨身上,要煞火的意思。 (《一片情》第十四回) (7)这一会子好狠,如打烧酒的,打得那烧酒堆起花来, 这花簇簇的有三五分高。(《别有香》第十五回) (8)王嵩自前那一日,扶了他起来,便有三五分看上了他。 (《巫梦缘》第九回) 例(4)与例( 5)中 “三五”后接具体事物“酒”“人物”, 但例(4)中的“酒”当理解为“酒意”, 而例( 5)中的“人物” 应理解为“人的外貌”,均为抽象概念;例( 6)中,根据文意, 此处应该理解为“三五分意”, 例中省略了后面的抽象名词; 例 (7)中,“三五”修饰形容词;例( 8)中,“三五分”修饰动 词“看”。 “三五”的组合格式主要有“数 +量”“数 +量+名”“数 + 量+形”“数 +量+动”。元明清时期,“三五”可以用来修饰表 抽象事物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些是前期所不具备的。 在现代汉语中, “三五”之说仍然存在, 且相当普遍。 例如: (9)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 (老舍《骆驼祥子》) (10)我们这位企业家不过在名称上轻轻地加上三五个字, 果然迎合了一般人爱受骗的心理,把父亲给他的资本翻了几倍。 (钱钟书《围城》) 但现代汉语中的“三五”一般只修饰具体事物名词。 (二)“三五”相关的概数表达 在考察“三五”用例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与“三五”相 关的概数表达,如逆序式“五三”,重叠式“三三五五”“五五 三三”,以及模式词语“三X五X” “五X三X”, 这些形式我 们可以看成是“三五”用法的延伸。 1. “五三” “五三”义同“三五”,表示的是一个大概的跟“五”和 “三”相近的不确定的数目, 是一种大数冠小数的格式。 “在约 数的表达上,‘大数冠小数格式与相应的‘小数冠大数格式 只是结构顺序的不同,其所表示的意蕴没有什么不同。 ”“‘五 三曾在近代汉语中昙花一现” (骆小平, 1996),其实“五三” 在近代汉语中还很多。例如: (11)礼居士,五三回,瞻仰尊颜问大才。(《敦煌变文》 卷五十一) ( 12)不表三太心中暗想,且说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