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侃《礼记义疏》略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皇侃《礼记义疏》略论 文献标识码: A 南北朝时期《礼记》注疏兴盛。在诸家注疏中,南朝梁皇侃 的《礼记义疏》成就最大。唐之《礼记正义》即据皇疏为本,未 备之处补以北朝熊安生之疏,孔颖达《序》对此言之甚明:“今 奉敕删理。仍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近人吴 承仕先生对皇氏 《义疏》 之成就做出了进一步认定: 孔氏《正义》 本于皇疏,除所驳正,大抵皆皇义也。”然唐修《正义》出而皇 氏《义疏》佚,习者动辄日“《正义》”云云。皇氏之功反被湮 没,这与其学术贡献不相符合。今以《正义》明确标举的皇氏之 说为据,对皇氏《义疏 ) 之特点、成就及由此反映出的南朝治经 风格等问题略作论述。 一、皇侃生平与著述 皇侃 (488 -545) ,吴郡人,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南史 ? 儒林传》云:“少好学。师事贺埸,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 三《礼》、《孝经》、《论语》”,历国子助教、员外散骑侍郎 等职。侃以儒学知名。于学讲说,听者常数百人,是当时很有影 响的经学家。 皇侃著有《礼记义疏》五十卷、《丧服文句义》十卷、《丧 服问答目》十三卷、《论语义疏》十卷、《孝经义疏》三卷等。 见《南史》本传及《隋书 ?经籍志》。其《礼记义疏》约完成于 大同四年 (538) ,《梁书 ?武帝纪下》 云大同四年“冬十二月丁亥。 兼国子助教皇侃表上所撰 《礼记义疏》 五十卷。 侃所撰《礼记义》 与《论语义》在当时已产生了广泛影响: “见重于世。学者传焉”。 二、《礼记义疏》的阐释特点 从阐释特点来看,皇氏《礼记义疏》在礼仪的疏解上,主 要表现为宗郑为主。兼采他说;阐释义理为主。间引文献互证; 运用科判体式。 重视总结段义; 注重从礼仪变迁的角度阐释异文 等方面。这些特点较典型地体现了南朝经学注疏之共性。 宗郑为主。兼采他说 申说、补充郑注是皇氏《义疏》的主要内容。申郑者如《明 堂位》“复庙重檐”,郑注:“重檐,重承壁材也。”皇疏承郑 说。进一步解释“重檐”的结构及作用,云:“谓就外檐下壁复 安板檐。以辟风雨之洒壁。故云:‘重檐,重承壁材。”补郑 注者如《丧服小记》“大夫吊之,虽缌必稽颡”,郑注着眼于礼 仪之意义。日:“尊大夫。不敢以轻待之。”皇疏则为补注具体 礼仪。云:“谓先拜而后稽颡。若平等相吊,小功以下皆不先拜 后稽颡;若大夫来吊,虽缌麻,必为之先拜而后稽颡。”诸如此 类,皇氏皆能立足郑注, 为之申说、 补充。使经注之义更加明晰。 值得注意的是,皇氏《义疏》并非独尊郑注,而是在宗郑的 同时,亦兼采他家之说。考《义疏》所引,郑注之外,另有以下 诸家: 1.用先儒义。如《王制》“天子植杓、袷?E、袷尝、袷?A”, 《正义》指出皇氏此条用先儒旧说,以为虞夏袷祭每年皆为,与 郑注“三年一袷五年一柿, 百王通义”不同。此皇氏用先儒说而 弃郑注者。 2.用旧解。如《乐记》“左射 ?首”,郑注《大射》以《 ? 首》为逸诗。认为此乃取诗中之句为名者,皇侃弃郑说用旧解, 释为“ ?之取物。则伏下其头,然后必得。言射亦必中,如狸之 取物矣。 用卢植说。《典礼上》“已驾,仆展 ?C‘,《正义》曰: “卢氏云‘转,辖头靼也’,皇氏谓 ?C是辖头,卢言是也。” 用王肃说。《曾子问》“少师奉子以衰”,《正义》云: “皇氏及王肃云:‘谓以衰衣而奉之。” 用庾蔚之说。《丧服四制》“凡此八者。以权制者也”, 《正义》对此八者一一列举,其一“谓应杖不杖。不应杖而杖”, “庾蔚云:‘父存为母,一也,不数杖与不杖之科,皇氏、熊 氏并取以为说。” 用贺氏说。《内则》“雉兔鹑鹦”,郑注:“又以鹦为 蔫也”,《正义》云:“皇氏用贺氏之说‘蔫。蝙蝠。其义未 闻。” 用师说。《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 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皇疏云:“师 说《书传》玄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 以待旦,因名焉。《武宿夜》,其乐亡也。”按:据本传皇氏仅 师事贺埸,此师说当为贺埸说。 第 6条之“贺氏”当非贺埸, 《正 义》故别之。 可以看出,皇氏所引诸家之说既有先儒旧解, 又有六朝新义。 皇侃对诸家成果的借鉴与吸收, 表明了其并未恪守一家之注, 而 是在宗主一家 ( 郑注 ) 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这一特点 与两汉恪守师法、 家法显然不同, 体现了南朝经学注疏的新走向。 相较之下,皇氏所采以上诸说,确有胜于郑注者。如《明堂 位》“有虞氏之两敦, 夏后氏之四连, 殷之六瑚, 周之八簋”条, 《正义》云:“郑注《论语》云‘夏日瑚,殷日琏。不同者, 皇氏云郑注《论语》误也。此言两敦、四琏、六瑚、八簋者,言 鲁之所得唯此耳。 ”此条皇疏之驳郑注 《论语》 与上举《曲礼上》 “已驾, 仆展斡”引卢植之说均于义为长。 但皇氏兼采诸家也往 往因好立异说而违失经注之旨, 如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