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文化――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的主流形态
20 世纪早期,西方学术界就提出了“视觉文化”的概念,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 30 年代就已预言世界即将进入“图像时 代”。 大量的视觉信息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剧烈地 冲击着人们的感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图像为主的视觉 文化时代。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 视觉文化越来越具有大众化和商 业化的美学特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的消 费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 而是更多地追求象 征自己身份和地位的符号, 即通过消费可见的符号来展示自己的 审美品位。电视媒介所具有的视像传播优势对消费符号的呈现已 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遏制的“文化景观”。
图像对语言的战争: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所谓视觉文化, 是指视觉因素, 即形象或影像的呈现和组合 转换成为文化的主导表现形态和内容,这种文化强调视觉快感, 专注于感性的愉悦,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印刷物的插图, 等等,都表明人类越来越生活在一个图像化、直观化、影像化的 文化情景中。当今人类的文化,特别是媒介文化越来越视觉化, 视觉文化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形态。 因此, 有学者形象地 指出当今人类处在一个“读图时代”。 图像压倒文字, 转而成为 当代文化的“中心元素”―― 《图配文》 、《蔡志忠漫画系列》
老照片系列》等的流行表明,文字已经沦为图像的注脚;当古 典名著不断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 人们往往热衷于通过看电视剧 而不是阅读书籍来了解《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等名著,时下流行的各种新词: “fashion ”、“酷”、“媚惑”、 “炫”等都与视觉映像有关, 而不是能够用语言来表达其现代含 义的某一个单一的特征。曾热播一时的国产电影《赤壁》之所以 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 恐怕也是源于它给人们带来的强烈的 视觉享受,而与主题思想无太大关系,这时,媒介文化所追求的 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美感呈现, 其实质就是“视听快感”。 而以语 言为主导的文化在视觉文化的冲击下,正面临着一种“图像新 政”。显然,文化由文本向形象、影像的直观文化的转变已是不 争的现实。
视觉文化的兴起是以视觉艺术的产生发展为开路先锋的。 它 以 20 世纪初电影技术的诞生为标志, 而 20 世纪中叶出现的电视 技术则使视觉艺术如虎添翼, 并将其视觉化的触角伸展到了人类 文化的各个领域。 大众媒介已经几乎将所有的文化样式收归于各 自名下,并将其统统变成视觉文化: MTV各音乐变成视觉文化,
戏曲TV将演唱变成视觉文化,散文TV则将抒情写意变成视觉文 化,而那些根据名著或畅销书改编的电视剧, 则将小说变成了视 觉文化, 从现实生活世界看, 视觉图像僭越文字的霸权也几乎无 处不在!从美容瘦身到形象设计,从音乐图像化( MTV到奥运
会的视觉狂欢, 从广告图像美学化到网络、 游戏或电影中的虚拟 影像……图像成为这个时代最富裕的日常生活对象, 成为人们无 法逃避的符号情景,成为人们文化的仪式。年年的春节晚会,集 中了如此庞大的观众群体,在同一时间专注地观看同一节目,即 是这种文化的鲜明注脚。
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的崛起
消费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产品的绝对过剩, 丰富多彩且
美轮美奂。消费能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启动并且促进再 生产。为此,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启动各种需求就成为必然之 势。于是,对人的感觉器官的调动和刺激就成为突破口,尤其是 以“视”“听”为主的快感享受和审美体验的感官享乐文化, 便
成为消费社会蔚为大观的文化形态,感官享乐文化是消费社会的 必然结果,视觉文化注重对声色的渲染,宣扬消费主义,因为人 们花钱想买的就是某种风格和图像。
“现代社会的文化改造主要是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 消费
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享乐的表征:时装、摄影、电视、广告、旅 行。在大众媒介构建的虚构世界里, 人在其间过着自己向往或期 待的生活。“在迅速变化的社会里,必然会出现行为方式、鉴赏 方式和穿着方式的混乱。社会地位变动中的人往往缺乏现成的指 导,不易获得如何把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的知识,于是,电 影、电视、广告就为他们来引路”。在消费社会这一语境下,传 统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艺术品变为商品,那么艺术所缺失 的审美内涵在经济的包装下也具有了时尚的特征。 而报纸、杂志、
电视台、网站正是这些文化商品的生产机构。 正是商业利润驱使
了视觉文化审美客体的泛化。
当代社会形态在从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模 式转变中,视觉因素作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向呈现出来。因为,
“视觉物”对人的消费能力要求最低一一简单、平面、直观、明 了且无需语言的介入,在这样一个信息、商品过剩,而注意力稀 缺的时代,图像和影像恰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形式, 也是最
容易被人接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