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是明 清两朝及民国的主要通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明朝之前的白银货币
据《史记》 记载,夏朝把金分为三品, 有黄(金)、白(银)、 赤(铜),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银质的铲形、版形、饼形及贝形货 币文物出土,可见这时白银已经开始作为货币存在。
秦朝时期,国家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秦半两)为下币, 白银主要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及餐具等,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汉武帝以资源相对丰富的贱金属铜为币材铸“五铢钱”, 是 两汉主要的通行货币。 此外汉武帝元狩四年为增加财政收入, 曾 铸造一种以银锡合金为币材的“白金币”, 后因数额巨大且不足 值、盗铸猖獗而被废止, “白金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获得法定 地位的白银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货币混乱,币值稳定且价值 较低的银较金相比货币作用有所发挥。 在广州、 河西走廊等海外 贸易中心地区, 金银甚至是唯一通货。 这一时期白银价值呈上涨 趋势,计量单位开始由过去的斤缩小为两。
隋唐时期,钱帛是主要的货币,除岭南、西州(今新疆的吐 鲁番)之外的地区, 金银一般不作为流通的货币, 多被制成首饰、 器物用于赏赐、贮藏、馈赠等用途,到唐朝末期,白银的地位逐 步提高,市场上使用白银用于交易的现象增多。
两宋时期,以铜钱、铁钱、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随商 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 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 赏 赐、纳贡、军费、税负等大量使用或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 币化。这期间采银量虽有所扩大,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钱荒问题依旧存在。
元朝在全国实行纸币制度,忽必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 (又称丝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后又印“中统元宝钞”, 以银为本位,以钱为单位,银钞可以互换,宝钞一贯等于交钞一 两,两贯宝钞可兑换白银一两。 初期中统钞发行控制严格因而币 值稳定,后因发行剧增,引发通货膨胀,成为元朝灭亡的一个重 要因素。 因中统钞与白银直接挂钩, 有学者认为在元代实现了白 银货币的本位化。
二、明朝的白银货币
明朝在洪武八年( 1375年)至宣德十年( 1435 年)期间发 行纸币一大明宝钞,官方禁用金银、铜钱交易。但宝钞发行即无 限额,又不能兑换金银,迅速贬值,百姓纷纷放弃使用纸币,白 银在民间使用日益增多。正统元年( 1436 年),地方官吏纷纷 奏请将税赋折成白银运到京城充当官俸,以银交易已成大势所 趋。成化年间( 1465-1487 年),民间交易中已经基本实现白银 货币化,朝廷官俸、税赋折收白银,白银货币化过程在嘉靖年间 基本完成。隆庆元年( 1567 年),朝廷颁布法令规定:凡买卖 货物,一钱以上银钱兼用,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是首次以官方 形式肯定的货币体系:白银为本位货币,铜钱为辅币。
明朝白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 大的银锭被铸成两边上翘的元 宝形,普通大元宝一般重五十两,小的银锭一般称为银锞,也有 零碎的银子流通, 作为称量货币, 每次使用白银交易时要鉴定成 色、称重量。
明朝中后期白银被大量使用、 为主要法定货币与当时国内外 经济条件变化直接相关。 一方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 国内 市场进一步扩大, 商品贸易活跃, 客观上要求有一种价值相对较 高、币值稳定的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另一方面,白银的供应大 幅度增加。 朝廷解除禁银令之后, 部分官藏白银由于支付军饷及 官俸被投入流通,万历年间开始银矿被大量发现、开采,国内白 银产量有所增加。同时,由于中国的白银价格高于国外,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之后被大量开采的美洲白银及日本白银被运到中国 进行贸易,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中国长期处于 贸易顺差的地位。据估计明朝晚期约有 2-3 亿两的白银流入中 国,解决了中国长期以来银矿资源贫乏的困难, 国外白银的大量 流入为中国的白银货币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清朝的白银货币 清朝的货币体系沿袭明朝,银两与制钱并用。官府规定: 1 两以上税赋必须缴纳银两, 1 两以下自便(乾隆年间曾规定 1 钱), 银两与制钱的法定比价为 1:1000,纹银为标准成色。朝廷对银 两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导致各地银两在名称、重量、成色上 各不相同,给流通带来一定的混乱。
清朝流入中国的白银除了一少部分银块之外,银币逐渐增 多,曾有几十种外国银元在中国流通, 其中最普遍的是西班牙银 元(亦称本洋)。银元最初要折算成银两使用,后期因其重量、 成色统一,按数使用较为方便,流通范围扩大。但大量流入的外 国银元, 其市场价值高于本身实际价值, 同中国银两进行不等价 交换,掠走了大批生银。 受外国银币影响, 各地也纷纷铸造银元, 谋取利益,其中两广总督张之洞铸造的“龙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