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王绩对魏晋风度的异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壬绩对魏晋风度的异化 初唐诗人王绩一生“三仕三隐”,新旧《唐书》都把他归入 《隐逸传》,说他“结庐河渚,以琴酒自乐”。好友吕才为其文 集作序云:“性简傲,饮酒至数升不醉,常云’恨不见刘伶与闭 户轰饮。”“高情胜气,独步当时”,俨然一个魏晋名士形象。 诚然,其人迹隐山野,不缨俗物,纵酒自娱,不拘礼数;其诗也 直承陶潜,以清疏质朴的牧歌与初唐盛行的华美板滞的宫廷诗风 迥然有别,读之“如鸾风群飞忽逢野鹿”。可以说王绩其人其诗 颇有一种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但是如果对他的生平、思想、 心态及诗文进行一番细致地辨析,会发现王绩的风度与魏晋风度 已是形似神非。 “形似”,是指从王绩身上可以看出魏晋风度留下的深深印 记,魏晋风度的种种行为表现王绩都极力践行甚至刻意摹仿。 魏 晋风度是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魏晋士人在自我与现实不可调和 的矛盾中形成的特殊的言行风范, 其直观的外在特征表现为隐逸 求真、纵酒任情、不拘礼法、炼丹服食、谈玄说理等。这些行为 都渗透到王绩的生活之中。 他一生中虽三次出仕,但都是旋即归 隐,大部分时间是在隐逸中度过,隐居时不理俗务、菲薄周孔: “吾纵恣散诞,不闲拜揖,兼糠秕礼义,锱铢功名”:“同方者 不过一二人,时相往来,并弃礼数” “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 知天下有仁义厚薄也。”而且纵酒狂放。以竹林名士自诩:“意 疏体放,性有自然;弃俗遗名,与日已久。渊明对酒,非复礼义 能拘;叔夜携琴,惟以烟霞自适。登山临水,邈矣忘归。谈虚语 玄,忽焉终夜。”他虽然不相信服食能成仙,在《游北山赋》中 嘲笑企图升仙的人“不得轻飞如石燕, 终是徒劳乘土牛”,但仍 然效仿名士热衷丹药,“酒中添药气,琴里作松声,石炉煎玉髓, 土釜出金精。水碧连年服,云丹计日成。”有时甚至去刻意地摹 仿,照搬名士个性化的举动。例如刘伶撰《酒德颂》,王绩则写 《醉乡记》、《祭杜康新庙文》:陶潜撰《五柳先生传》并曾因 “家贫”作过祭酒,王绩则有《五斗先生传》也曾借“家贫”出 仕;竹林名士箕踞散发,他也“箕踞散发,玄谈虚论”、“人或 问之,箕踞不对”:阮籍因步兵厨营人善酿而求为步兵校尉,王 绩也以太乐府史焦革普酿而苦求为太乐丞。正因为王绩把魏晋名 士奉为楷模,处处仿效,所以他会栩栩然若有名士风流、魏晋风 度。但是摹仿毕竟是摹仿,王绩身历群雄逐鹿的隋末和蓬勃始兴 的唐初,所处的时代境遇已较魏晋名士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他表演出来的“魏晋风度”虽然惟妙惟肖却已渐渐异化, 形 似而神非了。 隐逸与纵酒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主要表现, 也是王绩一生行 为的主要特征,不妨由此切入,来分析王绩的风度与魏晋风度本 质的区别何在。 先看隐逸。陶渊明可以算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他归隐 的直接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根本原因当是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是在清新静谧的田园与污浊虚伪 的官场之间听从率真本性的召唤而选择“复得返自然”。 因此一 旦归隐田园之后, 陶渊明即使穷困潦倒仍然充实乐观、 恬适飘逸。 他偶而念及自己壮志未酬时,不免有些“金刚怒目式”的愤激, 但每道及田园生活无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表现出一 种随遇而安委身大化的虚静境界;又因生计所迫诗中多有“躬 耕”、“饥寒”的苦语。 而在王绩的诗文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 殷实的乡间生活和文人刻意追求的牧歌情调: 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 猪。 (《田家》之一)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欹池。蝉噪 黏远举,鱼钩惊暂移。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一一 (《晚秋 夜坐》 ) 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散弹 时须酒,萧条懒向书。一一(《薛记宣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避暑长岩东,萧条趣不穷。密藤成斗帐,疏树即檐栊。槿花碍前 浦,荷香栏上风。寄言覆苔客,无事果园中。一一 (《山家夏日》 之一 ) 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对林泉。不用功名喧一世,直 取烟霞送百年,彭泽有田唯种黍,步兵从宦岂论钱。但原朝朝长 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解六合丞还》) 王绩的家庭是世家大族, 吕才谓其家“六世冠冕, 皆历国子 博士,终于乡牧守宰, 国史家牒详焉。 ”他自称“酒瓮多于步兵, 黍田广于彭泽”,而且“元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顷。河水四绕, 东西趣岸,各数百步。……奴婢数人,足以应役。”生活条件远 比陶潜优越,使他有闲情逸致追求“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 归” (《野望》 )的田园牧歌情调。正如贺裳所云“彭泽、东皋皆 素心之士,陶为饥寒所驱,时有凉音;王黍秫果药粗足,故饶逸 趣。” 另外,陶渊明对自然山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所以他对田园 生活也总是积极地参与,不仅躬耕垄亩而且与邻里乡亲打成一片 结下深厚友谊: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 ?田父有好怀。壶觞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