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正式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喜欢做游戏的小同学请举手????
生:全都举手
师:同学们谁来分享一下你喜欢做什么游戏?
生1:跳绳
生2:踢毽子
师:你们的课外活动还真丰富,最近老师也迷上了夹弹珠的游戏(出示图片)。
师:就在上星期,咱们学校的小丽、小林、小美,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1分钟夹弹珠比赛”。你们觉得老师能不能取得胜利?
生:能
师:那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齐)想!?
二、讲授新课:
(1)小丽:(5、5、5)--建立相同的数才能代表游戏的整体水平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丽,她1分钟夹了5个球。可是,小丽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来两次。如果你是姜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丽后两次的成绩很有趣。(师出示小力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还真巧,小丽三次都夹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力1分钟夹弹珠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2)小林:(3、5、4)--正好是中间的数能代表活动的整体水平
--引出移多补少方法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小林1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如果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夹两次的。?
师:为什么??
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然也要求再夹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个,4个),结果怎么样??
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1分钟夹弹珠的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他最多。?
生: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小丽每次都夹了5个,所以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但小林另外两次分别夹了3个和4个,怎么能用来表示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小力来说——?
生:(齐)不公平!?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绩。????
师:不过,小林一定会想,我毕竟还有一次投中5个,比4个多1呀。?
生:(齐)那他还有一次投中3个,比4个少1呀。?
师:哦,一次比4多1,一次比4少1???(想想办法既让小丽感觉到公平又让小林感到满意的方法)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小林1分钟夹弹珠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3)小美(3、7、2)?--数据之间差别较大的找平均数
--引导说出求和均分思想,目的变为相同的数,平均数,一般水平
师:轮到小美出场了。(出示图3、7、2)小美也夹了三次,成绩同样各不相同,并且小美发挥的及其不稳定。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夹弹珠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用4来代表他1分钟的夹弹珠水平。他第二次投中7个,可以移1个给第一次,再移2个给第三次,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4个。所以用4来代表比较合适。?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小美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4来表示小刚1分钟夹弹珠的水平比较合适。[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像这样先把每次夹弹珠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求和、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小美1分钟夹弹珠的一般水平?
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不过,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夹弹珠的水平吗?????????????????
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_影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影子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绝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绝招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钱学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钱学森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数学_<<折线统计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数学_认识平均数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It`s big and light.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It`s big and light.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英语_Module 7 Unit 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英语_Module 7 Unit 1 There is a horse in this photo .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小露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小露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争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小学语文_争吵教学课件设计.ppt
- 小学语文_夹竹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