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的“第三只眼”.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摄像的“第三只眼” 眼睛是用来观察世界的, 是人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渠道之 一。人和人之间的眼睛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心思缜密用心观察, 有的人粗心大意即使发生在身边也视而不见。作为一名电视摄 像,一定要独具慧眼。不让好的画面从自己的眼前溜走,用心观 察拍摄现场, 捕捉到具有价值的素材。 这些都是电视摄像用双眼 能够做到的。但是在这里我却想聊一聊电视摄像的“第三只 眼”。所谓电视摄像的“第三只眼”就是: 1)寻像器以外的环境,人物,事件以及细节; 2)捕捉真实的情感画面; 3)电视摄像的编导以及后期剪辑的意识。 寻像器以外的环境,人物,事件以及细节 寻像器是摄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像是通过寻像器来观察 和捕捉新闻事件的。 但是往往每一个事件的发展都具有不可预知 性。电视摄像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的时候就会错过身边发生且更 具有价值的画面。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2007 年去医院拍摄一期 关于脑瘫儿童的电视片。 当脑瘫儿好奇的望向对着自己拍摄的摄 像机镜头时, 孩子的母亲哭了。 但是母亲的哭泣并没有被记录下 来。虽然这并不是必需镜头,但片中莫名少了一份人情味,总是 让人有些遗憾的。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摄像需要具备“第三只 眼”,留意摄像机周边的一切变化。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审时 度势果断抓住精彩的镜头。 再来说说细节。 要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要注意把握别 人看不到的细微环节。前段时间北京的各大艺术类院校开始招 生,全国各地来了很多报名的考生。 北京电视台对此类人群做了 跟踪报道。 镜头前有家境富裕的娇娇小姐, 也有从小县城来想要 实现梦想的青涩少年。 在这里且不对他们抱有明星梦的目的妄下 定论。镜头前通过细节展现了每一个前来报考人的喜怒哀乐, 辛 酸苦辣。日常的起居饮食,有住宾馆吃香喝辣的,也有租住地下 室天天以方便面糊口的。 当放榜时眉头紧锁寻找自己的名字, 因 为紧张而来回踱步的特写镜头确实让观众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当然,这里说的细节并不泛指特写镜头, 而是能够将人物事件升 华的微妙所在。地下室里,到了吃饭的时间。来自县城的考生从 破书包里掏出用手帕裹着的钱, 买了 4 元钱一个的煎饼和 1 元钱 一瓶矿泉水, 5 元钱就是他一餐的伙食标准。镜头的另一边,生 活迥异的富家女酒足饭饱后}POS机上VISA金卡的轻轻一划…… 通过细节让我们了解到了被摄主体们不同的境遇。 捕捉真实的情感画面电视摄像不只是单纯的记录, 它要表 现出被摄主体(人物)的情感变化 这也要用到电视摄像的“第三只眼”。 人物摄像是以人物为 主体的 电视摄像,要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背后的 生活”通过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 它要求摄像记者要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于拍摄对象身上所发生的事件要有自己的 思考和判断。要善于抓住细节,善于抓住被拍摄对象的特点,从 而表现出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要做到这一点, 摄像记 者在拍摄人物时应注意, 要尽量在被拍摄者自然放松的情况下进 行。人只有在最放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 来。正如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幼儿园》。本片中摄像记者就 做到了真正的“隐身”。 孩子们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表现着自己 有淘气的,有胆小的,有合群的,有喜欢自己玩的。好像谁都没 有察觉到摄像机的存在,将自己平时的状态很完整的表现了出 来。这也正是本片编导所需要的,而摄像做到了这一点。如果摄 像记者做不到真正的“隐身”改用“第三只眼”去观察被摄主 体的话, 那么画面中应该充斥着矫情与做作, 而无法将最真实的 情况表现出来。 很多成功的纪录片都运用了此类方法。 摄像深入 被摄人物的生活, 在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的被拍摄人, 尽量 将自己和摄像机做到“隐身”让拍摄对象感觉到自然放松, 能够 将他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 从而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 将被拍 摄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摄像记者也要尽 可能把情感融入进去,想之所想,真正的做到理解并且关注。通 过人物主体的一举一动, 一颦一笑, 能够迅速抓住人物内心的活 动。随人物高兴而一起心中雀跃,随人物悲伤而一起黯然神伤。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摄像记者就不会错失那些自然而真实的镜 头。 电视摄像的编导以及后期剪辑意识编导意识就是摄像要 做到心中有谱 要有成片的概念。 这不仅仅是编导的职责更是整个制作团队 都需要具备的职责, 这里就谈一下电视摄像的编导意识。 我发现 有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摄像记者在拍摄时处于一种茫然状态。 由 于不清楚最后成片的类型,风格,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联系。导致 其在拍摄时抓不住重点, 顾左右而忘其根本。 拍摄出来的有效镜 头不多, 这就是因为缺少了编导意识。 当一名电视摄像建立起自 己的编导意识后, 在拍摄时就不再盲目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 和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