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合作是靠流量.pdf

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合作是靠流量.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合作是靠流量 2007 年 6 月,中国第一门户网站新浪网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 Google( 谷 歌) ,正式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消息一出,立刻受到了各大媒体、研究机构的高度 关注。 “大象共舞 ”形象地反映了两家公司在各自领域中的市场地位, 以及,它们的合作可能带来的 行业影响力。 分久必合 几乎没有人怀疑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在人们获取信息资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它们各自的发 展都与互联网的整体演进紧密相关。 门户网站的崛起, 得益于互联网早期内容资源的匮乏和人们资讯获取渠道的闭塞。 这种以 “大 媒体 ”为特征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尽管仍沿用了传统媒体的经营手段,但它的确适应了当时 的互联网环境。 但时至今日,在互联网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以 Google 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已经成 为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的 “过滤器 ”。根据艾瑞的用户行为监测系统 iUserTracker2007 年 5 月的数据显示,网页搜索的月度覆盖人数比例达到 93.14% ,超过了诞生更早的互联网服 务—— 电子邮件。 当 Google 、百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门户似乎日渐式微的时候,人们不禁开始提出疑问, 这两类互联网运营模式的关系将会怎样变化?竞争还是合作?抉择已经摆在它们面前。 而在此之前,竞争是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之间战略关系的主要基调。 从美国市场来看,这场竞争从当年 Yahoo 与 Google 的分道扬镳就已经初见端倪。只是,当 时谁也不会想到,短短的几年,两家公司的市场地位竟然完全颠倒,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市场,随着 Google 的进入,百度的崛起,国内的门户网站也对搜索引擎的挑战做出 了正面的回应: 2004 年 8 月,搜狐推出了具有独立域名的搜索引擎 —— 搜狗; 2005 年 6 月, 国内最大的新闻资讯门户新浪推出 “爱问 ”;而早已将主营业务调整为网络游戏的网易, 也于 2006 年推出 “有道 ”搜索的测试版。 在新浪和 Google 牵手之前, 门户网站们一度摆出与 Google 、百度等来一场搜索决战的姿态。 在早期的市场运作中, “自主研发 ”始终是三大门户网站宣传自有搜索引擎时使用的核心词 汇。 各取所需 回到新浪与 Google 的合作上, iResearch 艾瑞市场咨询分析认为,新浪独有的 ”内容优势 ”是 促成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我们看到,拥有内容资源的新浪,最终的选择是 Google 而不是百度时,有必要对它们之 间的竞争关系,乃至整个互联网信息产业链进行一下剖析。 新浪的优势有哪些?全球访问量最大的中文资讯网站, 在中国网民中的品牌影响力等, 这些 已是搜狐、网易、 TOM 等早期门户所不能及的。 但新浪曾力推的 “爱问 ”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 UGC( 用户产 生内容 )类网站出现时, “爱问 ”并没有给新浪带来更多的搜索流量。 而这正是 Google 的强项。 况且,除了拥有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全球品牌影响力, Google 对中文环境也日渐熟悉。 因此,新浪与 Google 合作,将 “爱问 ”放至幕后,或另做打算,则便成了大势所趋。 除了搜索技术, Google “为广告主带来更为精准的客户 ”的广告解决方案, 将有力拉动新浪的 广告增长。随着合作的推进, Google 的 AdSense 将会出现在新浪注册用户达到千

文档评论(0)

187****3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