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甭看温店不临海渔具“网”来滚滚财等
甭看温店不临海渔具“网”来滚滚财
山东省阳信县温店镇一带并不临海,却成了有名的渔具
加工基地。当地的王二官等村的群众用废旧塑料加工成扇贝盘、渔网、网箱、渔漂等渔具,产品畅销到全国沿海地区。
温店渔具业的兴起,缘自王二官村一名叫孙连立的农民。
几年前,孙连立在秦皇岛、青岛、烟台等沿海地区看到当地扇贝养殖业非常火,而养扇贝用的网箱是用废旧塑料二次加工而成,制作非常简单。他通过考察,与当地养殖大户签订了加工合同。孙连立回到家乡投资创建通达塑料厂,主要生产扇贝盘、渔网、网箱、渔漂等渔具,产品始终供不应求。在他的带动下,王二官村一带的扇贝盘、渔漂等渔具加工厂
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下上马了 26 家。目前,该镇共上制
盘设备 37 套,制漂设备 14 套,织网机 7 套。(刘海新)
富路全凭自己趟家中有桑心不慌
“家有 3 亩桑,遇事心不慌” 。这是山东省巨野县营里
镇
营西村蚕农的深切体会。
50 多岁的营西村村民任老汉说, 过去家里穷, 连孩子的
学费都交不起。从 1998 年他开始植桑养蚕,没几年,不仅
还上了 2000 多元的债,还盖了 6 间堂屋、 3 间前屋、 4 间偏
房。 2006
年,他和妻子找了几个帮工,在
250 多平方米的蚕
室养了
10 张蚕,
1 年收入
3 万多元。
张振峰是营西村的养蚕能手,从
2001
年初,他开始养
蚕。 5 年来,他的养蚕规模不断扩大, 2006 年已发展桑园
10
亩,全年养蚕 13 张,蚕茧产量达 900 千克。按市场行情每千克 35 元算, 1 年的收入达到 3 万余元, 这还不算小蚕的销售收入。
营西村依靠养蚕的传统优势, 大力发展桑蚕业, 全村 95%
的农户靠养蚕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仅此一项,每年为村民增
加收入 500 多万元,成为全镇有名的新农村致富“样板” 。
现在,营里镇的农民认准了栽桑养蚕这条致富路, 2006
全镇已发展桑园 1 万亩,小蚕给村民“吐”出了大票子。
(赛克森)
年,
老李赚钱有主张再生麦苗卖进城
麦收过后,玉米地里长出 10 多厘米高的再生麦苗。用灭草剂喷,会影响玉米生长,锄吧,密密麻麻的麦苗又不好
锄。为此,河北省平山县南甸镇农民李平贵想出了好主意。
他见城里的小外甥喂着 1 对小白兔,每天吃馒头和菜叶,总
是一副病模样,心想城里养兔的人肯定需要青草,于是他与
老婆将自家地里的再生麦苗收集起来打成小捆,用三轮车拉
到城里出售, 1 小捆 0.3 元钱,非常好卖。连着 1 个月,老
李都和老婆去市里卖麦苗。他不但将自家地里的再生麦苗拔
净,还将亲朋好友家的麦苗拔光,这些人还给了他锄草费,
使老李仅仅 1 个月就赚了 3 000 多元。
2006 年刚将小麦收割完, 老李便与老婆开始行动, 还掏
钱雇佣了 2 个帮手,不但往县城送,还往市里送。除了卖再
生麦苗, 又卖嫩嫩的青草, 卖价是麦苗 0.5 元,青草 0.3 元。
城里的有钱人没时间陪孩子闲玩,孩子们为了心爱的宠物宝
贝,拿着三五块钱不当回事,这就让老李着实赚了一大把钞
票。
(俊民)
池塘种芹又养鱼立体种养高效益
最近,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沙汪村农民虞朝红种植
3 亩
水芹收入 3 万多元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到他家参观、
订购种苗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 50 多岁的虞朝红做过村民小组长,
2006 年春天,
他从《江苏农业科技报》上了解到扬州邗江农户种水芹
1 年
赚了 1 座楼房的信息。于是,他千方百计寻找水芹种植技术
资料,还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大中城市了解水芹销售市场
行情。他和家人一起把 3 亩责任田改造成了栽培水芹的池塘。
在全家人精心栽培管护下,水芹一天天长高,老虞的心里像
灌了蜜。随着水芹的生长,池里的水也逐渐加深,他灵机一
动,买来几十千克黑鱼苗进行芹鱼混合种养,当年底,仅黑
鱼就卖了 2000 多元。 2007 年春节前夕,天气寒冷,蔬菜俏
销,水芹更是货缺价扬,最高卖到了 2.4 元/千克,累计收
入 3 万多元。(张勇峰)
养鸭“养”出“变奏曲”农民推出鸭全席
在湖南省新邵县小塘镇政府近旁,有一栋小洋楼,格外
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小洋楼建得漂亮,而且因为这栋小洋楼
是小塘镇有名的“鸭全席”餐馆。在这家餐馆里,人们可以
吃到鸭脖、鸭翅、鸭脚、鸭腿、鸭肫、鸭嘴、鸭肝、鸭肠、
鸭血等鸭身上几乎所有的美味,新邵人认为到小塘镇不吃
“鸭全席”那才叫遗憾呢!这栋楼房的主人叫李松文,原是
小塘镇留田村的农民,餐馆便是他的“杰作” 。知情的人告
诉笔者,李松文是从一个“养鸭倌”成为企业老板的,现拥
有“鸭全席”餐馆、鸭加工厂等经营实体,家产过百万元。
这些美味都是因为鸭“变奏”出来的。 (赵利君)
小小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