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集体备课完美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四首》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2.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3.能背诵全诗。 过程和方法 : 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利用诗歌引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能联想到与之有关联的其它诗歌,加强 诗歌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 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诗歌的朗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2.对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体会如何抓事物特 征描写之法。 3.分散拓展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本,适时延伸,把视觉触角伸向诗外, 加强课内外联系和诗歌积累。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沧海》 (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中你们最喜欢谁?你们觉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怎样 的人物?(学生 :多疑、忌才,是一代奸雄,在戏剧中是丑化为白脸)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人物呢?历史上的曹操无愧是一位伟大的政 治家和军事家。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曹操的文学成就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 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理想,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观沧海》一起来解读 历史上作为文学家的曹操。 (二)学生课前预习,共同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一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全班齐读,注意朗读的正确、清晰。 (三)整体感悟 1. 看课题《观沧海》,说说那个字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字呢? 理解:“观”是全诗的关键字,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的景物。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句主要交代什么? 理解:主要交代观海地点、方位,句中虽没有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 登山观海时那种勃勃英姿。(地点:碣石,今湖北省境内;方位:向东;人物: 曹操。)时间写在黑板上,分析后文之后再补上。 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理解:“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 象。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 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 图画啊!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 在平阔的海面上 ,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 ,草木摇落的季节 ,但岛上树木繁茂 , 百草丰美 ,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 ,汹涌起伏。这儿,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板书:海水:荡漾,山岛:高耸,树木:繁茂,草:丰美) 澹澹:水波摇动的,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竦峙:竦,高。峙,耸立 萧瑟: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作者的主观 感受和想象出来的景致。从哪里看出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呢?(两个“若”看出是 想象出来,而非真是所见的。若,好像) 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 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壮观景象。(其:指代的是大海,此处要强调)给人一种极其开阔博 大的感觉。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曹操眼见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心中描绘出一个极其开阔,博大胸怀的境 界,你能悟出诗人在写景背后所蕴含的感情吗? 理解:诗人描写实景实际上在讴歌祖国壮丽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 感情。诗人目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后,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 望。诗人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 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一起尝试着自然流畅地朗读古诗,注意音量应是洪亮 的。 (四)小结:通过讨论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作者 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 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过渡:三国时期的曹操东临沧海,橫槊赋诗。但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 我们来到唐朝,随着白居易一起去观赏西湖的美景吧!) 二、《钱塘湖春行》 (一) 读诗 齐读全诗。解决字词读音:啄zhu 6 没mb白沙堤d I 指名读全诗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