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起云涌,成为 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民变问题是透视清末社会 恶性运行的重要视角。关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的研 究,学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 足和空白。
【摘要题】史学动态
【关键词】民变/乡村民变/民变问题研究
【正文】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此伏彼起的民变,成为了当时最严 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而且对整个封 建社会统治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剖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 民变,是透视清末社会恶性运行的重要视角。学界对此关注 较多,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共约50篇,但还存 在不足。本文就民变问题的研究状况做一回顾,并提出一些 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民变涵义的界定
民变”一词由来已久,学界也较常用。然而,学者们 在使用该词时,对其涵义的界定却标准、角度不一,理解笼 统、模糊。
最初,民变”是指下层群众进行的具有某种正义性、以
暴力聚众反抗朝廷的行为。据载,历史上最早的民变是西周时的“国人暴动”。西周时期,“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 人所杀,此千古民变之始” [1]()。在《白话东周列国志》 中,澎湃将此处“民变” 一词译为百姓暴乱”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层群众不断分化,成分日趋复杂。 他们反抗封建统治的原因各异,斗争形式多样,目标不一, 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对“民变”概念界定的难度,学界的理 解也有了分歧。
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说:“长素以为革命 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 不以兵刃得之耶?既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 得自由议政之权。民变者,其徒以口舌变乎?抑将以长戟劫 弩、飞丸发旅变也?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 而攘夷覆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 不能成。” [3]()可见,在章炳麟看来,民变不仅以议会斗争
和民众抗议等非暴力方式进行,更多的是以武装起义、倒幕
和民众抗议等非暴力方式进行,
更多的是以武装起义、倒幕
运动等暴力方式进行。
解放后,学者对民变问题关注颇多。《晚明民变》一书 的作者李文治理解的民变是以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主,同时 包括兵变、“匪寇”活动及少数民族的斗争,民变成分包括 饥民、军卒、“土贼”、“流寇”及“回贼” [4]o而较早对清
末民变给予专门关注的学者吴雁南则明确指出,民变即是
“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 [5]。
不少学者将民变分解为各种斗争类型。章开沅等将民变 分为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反洋教斗争、工人罢工和起义、秘 密会社起事、少数民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等几种主要形式
[6 ]o张振鹤与丁原英等在《清末民变年表》中整理了清末 人民群众各种斗争的概况,包括抗租抢米、抗捐抗税、抗官
抗暴、反饥饿、反新政、反洋教、抵制美货和日货运动、保
抗暴、反饥饿、
反新政、反洋教、抵制美货和日货运动、保
路运动、罢工罢市、学潮、兵变、农民起义、少数民族起义、 秘密会党起事、革命党活动、盐枭、马贼和土匪活动等。可 见,张振鹤等理解的民变,内容涵盖非常丰富,城镇乡村民 众的各种斗争几乎无所不包[7]。以后的学者也基本沿用了 这样的划分。甚至在有的文章书籍中,把挟嫌报复、杀人抢 劫、拐卖妇女儿童等行为也视为“民变”。从学者的理解中, 不难看出对民变词义理解的扩大。但仅仅从斗争形式上来界 定民变,是无法真正体现民变涵义的。因此,一些学者从内 涵和外延上对民变概念进行了界定。陈旭麓将民变与革命区 分开来,提出“民变是下层群众用直接诉诸行动的方式以表 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中国社会内在矛盾激化 的产物。与革命相比,民变具有自发性、分散性和落后性, 因此二者并不相同”。他根据民变内容将民变大体概括为抗 捐抗税、抢米风潮、为求食而导致的城乡骚乱、会党和农民 起义、罢工斗争、兵变、学潮、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 争、反对“新政”以及其他反对压迫的斗争共十类[8] () o
桑兵和曲晓范等对罢市与一般民变的性质进行了区分。 他们在肯定了罢市与民变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强调由资产阶 级组织领导的反封建的商人罢市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变
。
更多的学者将视线集中于乡村民变,他们将民变一般理
解为乡村民众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聚众反抗斗争。李时岳认为,
乡村民变包括农民起义、暴动、毁学、闹县署等[10] o程指出,
乡村民变包括农民起义、
暴动、毁学、
闹县署等[10] o程指
出,
民变是贫苦民众的暴力骚动,
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武装
起义是“民变等无组织的大众集合行为向有组织的集团斗争 发展”。而下层民众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与资产阶级各
派系组织和影响下的农民斗争则不属于民变[11] ()o刘平认
为农村民变是“农业社会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