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寻觅秋天的踪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寻觅秋天的踪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实践经历和语文素养的限制,他们只是对大自然有一种感官的认识,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刻性,但他们有着朴素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运用各种方式,挖掘知识储备,增加文化积累,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能力。 效果分析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若想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尤其是综合性学习课,实践与练习的机会无所不在,教师只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设计好课堂环节 良好的课堂环节,不但可以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先用新颖的开头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过程,不断设置小测验、小游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重难点突出,加深记忆,增加文化积累。 二、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课标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此,在课堂上我着重注意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既有语言表达,又有快速记忆,还有写作训练,还包括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尽量使每一堂课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有效训练。 通过授课来看,课前预设效果基本达到,但课前搜集整理环节还不够完备,目标应该再明确一些。 教材分析 “寻觅秋天的踪迹”是鲁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规定:“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用心去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声和人性的真善美。”本教材的第二单元针对这一规定,选取了大自然的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等一组组意象所形成的散文诗,給学生丰富知识,熏陶情感。而本课题旨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尤其是在秋天这个充满丰收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秋的情怀,采撷秋的硕果,体悟秋的情感律动。因此,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秋天的俗语、谚语和关于秋天的诗词名句,注重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活动难点是通过寻觅秋天的踪迹,让学生发现秋天的乐趣,认识大自然的美,培养初步的自然欣赏与艺术欣赏的能力。 评测练习 一、秋之知识填空。 1、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 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 度时秋季结束。 2、秋季的节气有 、 、 、 、 、 。 3、秋季的节日有 、 、 、 。 4、秋天的别名 、 。 二、古诗填空。 秋风萧瑟天气凉, 。 人烟寒橘柚, 。 秋气堪悲未必然, 。 山明水净夜来霜,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金井梧桐秋叶黄, 。 课后反思 这是节综合性实践课。在本堂课中我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节综合实践课是根据这一理念而设计的。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切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在搜集、整理有关秋的信息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 新课标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与教应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本节课,我将学习重点定为通过寻觅秋天的踪迹,让学生发现秋天的乐趣,认识大自然的美,培养初步的自然欣赏与艺术欣赏的能力。通过赏秋韵、寻秋迹、品秋意、悟秋情、绘秋景五个环节,从感官角度到情感触动,逐步加深学生对秋的认识与热爱。 当然,有些环节学生活动还是不够,比如寻秋迹,学生课前准备不很充分,展示的关于秋的知识多样性不足。作为综合性学习,更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育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想!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