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舌病(Bluetongue) 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传染病,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他反刍动物。本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粘膜出血、坏死、糜烂及胃肠道粘膜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也常发生病理损害,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 由于病羊特别是羔羊发育不良、造成死亡、胎儿畸形、皮毛减产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典型发病绵羊在5d-7d持续高热后,口腔出现溃疡损伤,口腔黏膜及舌头发蓝,因此,Spreull (1905)提议命名为蓝舌病( Bluetongue disease )。 蓝舌病的历史与分布 蓝舌病于1876年在南非绵羊中首次发现,1906年自感染绵羊和牛血液中分离到病毒,并定名为蓝舌病。 1952年美国从发病绵羊分离到BTV,1978年Davie从库蠓体内分离到BTV至今,已从包括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欧、以色列、非洲、东南亚在内的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国家分离到BTV。 从南纬35-40°度到北纬40-53°之间的地区都有可能存在。在美国和中国,该病的分布范围可以一直扩展至北纬50°附近。 BT发生地 历史及现状 已有的记载是:埃及(1907)、肯尼亚(1909)、西非(1927),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土耳其、叙利亚(1943一1949),美国(40年代后期),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1956),巴基斯坦(1958),印度(1960),澳大利亚(1979)。 按联合国1979《兽医年鉴》称,当时全世界有美国、埃及、印度等18个国家存在本病。 我国从1979年云南师宗县发生本病以来,先后有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9)甘肃(1990)及山西(1993)发生本病。 Bluetongue News 阿尔巴尼亚Albania : 14 February 2003 阿根廷Argentina : 5 July 2002 波斯尼亚及赫塞哥维纳Bosnia and Herzegovina : 6 September 2002 巴西Brazil : 21 June 2002 保加利亚Bulgaria : 13 September 2002 新加坡Singapore : 14 February 2003 中国台北Taipei China : 1 August 2003 突尼西亚Tunisia : 10 January 2003 南斯拉夫Yugoslavia : 31 January 2003 病毒粒子 呈球形,核衣壳直径50~60nm。无囊膜. 二十面体对称,直径65~80nm,有双层衣壳。 外衣壳结构模糊, 内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呈环状结构。 病毒基因组由10个节段的双股RNA组成,经SDS电泳呈现3:3:3:1核酸带型,按分子量大小命名为 Ll、 L2、 L3、M4、M5、M6、S7、S8、S9、Sl0, 分别编码 VPl VP2、VP3 VP4 VP5 NSl VP7 NS2 VP6 NS3/NS3A VP2、VP3、VP5、VP7为主要结构蛋白 VPl 、VP4、 VP6为三种微量蛋白(蓝色,组成内衣壳,红色,外) 4种非结构蛋白:NSl (M6)、 NS2 (S8)、NS3/NS3A (Sl0) VP2、VP3、VP5、VP7为主要结构蛋白 VPl 、VP4、 VP6为三种微量蛋白(蓝色,组成内衣壳,红色,外) VP2是型特异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也是病毒血凝素抗原,用中和试验和HI可检出。VP2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吸附和侵入细胞的过程,与毒力有关。缺失VP2的病毒失去感染性。 VP5可能与中和抗体的产生和病毒毒力有关。 VP7(VP3及NSl和NS2)是群特异性抗原,可用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试验或荧光抗体检测。 BTV血清型(Stereotype) 已知病毒由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非洲有9个,中东有6个,美国有6个,澳大利亚有4个。 病毒基因序列漂移和重配,还可能出现新的血清型。 我国自张念祖等在云南首次分离BTV以来,经鉴定存在1、2、3、4、12、15、16等7个血清型,其中1型和16型曾在发病绵羊体内分离获得,是我国主要的致病血清型。 1.易在鸡胚血管内繁殖,其中静脉接种比卵黄囊敏感100倍。 6日龄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培养温度应不超过33.5℃; 2.乳鼠和仓鼠脑内接种也能增殖。 3.羊肾、胎牛肾、犊牛肾、绿猴肾细胞(Vero)、小鼠肾原代细胞和继代细胞(BHK-21)都能培养增殖并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