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传》原文及翻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察傳》原文及翻譯 察传》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吕氏春秋》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 出处或作者: 《吕氏春秋》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 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 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 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 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 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 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8220; 乐正夔一足,信乎? #8221; 孔子曰: #8220; 昔者 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 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 和五声, 以通八风。 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8220;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 若夔者一而足矣 #8217; 若夔者一而足矣 #8217; 。 故曰 #8216; 夔一足 #8217; ,非 #8216; 一足 #8217; 也。#822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8220; 吾穿井得 人。 #8221; 有闻而传之者曰: #8220; 丁氏穿井得一人。 #822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氏对曰: #8220; 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221; 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 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8220; 晋师三豕涉河。 #8221; 子夏曰: #8220; 非也,是 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8221; 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8221; 至于晋而问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 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以为所闻, 则得之矣。 察传》全文翻译: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 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 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 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 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 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 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 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 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 #8220; 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 的吗? #8221; 孔子说:#8220; 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 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 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 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 #8216; 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 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 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 #8217; 所以说 #8216; 一个夔就足够了 #8217; ,不是 #8216; 夔只有一只 足#8217; 。#8221;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 家里没有水井, 需 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他告诉别人说: #8220; 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8221;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8220;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8221; 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 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 #8220; 得到一个人 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8221; 象这样听信传 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 说: #8220; 晋军三豕过黄河。 #8221; 子夏说: #8220; 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 古文#8216; 己#8217; 字与 #8216; 三#8217; 字字形相近, #8216; 豕#8217; 字和 #8216; 亥 #8217; 字相似。 #8221; 到了晋国探问此事, 果然是说, 晋 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 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 虽然这样, 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 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 的情况了。 《察传》对照翻译: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獲, 獲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 也。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 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獲,獲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 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闻而审,贝y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

文档评论(0)

yusu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