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任贤第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贞观政要任贤第三 【原文】 房玄龄①,齐州临淄②人也。初仕隋,为隰城③尉。坐事④,除 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 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⑤。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 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 与之潜相申结⑥,各致死力。累授秦王府记室⑦,兼陕东道大行台考 功郎中⑧。玄龄在秦府⑨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巢刺王以玄龄 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⑩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 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谋议。 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迁中书令。三年, 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既总任百司, 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 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随能收叙,无隔疏贱。论者称为良相焉。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 自以一居端揆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十六年,进拜司空, 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国 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 自知衰谢,当更奏闻。”玄龄遂止。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 之匡弼,乃作《威凤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见称类如此。 【注释】 房玄龄(579 — 648 ):名乔,字玄龄。与杜如晦、魏徵等同 为唐太宗的重要助手。 齐州临淄:即今山东淄博市。 隰(x1)城:在今山西省西部,吕梁山南段,黄河支流昕水上 游。 坐事:因犯律令而获罪。 记室参军:官名。唐制,掌军府表启书疏之职。 潜相申结:暗中交结。 记室:古代官名。《后汉书?百官志一》“记室令史,主上表章, 报书记。”按东汉官制,太尉署官有记室令史,太守、都尉署官有记 室史。后世诸王、二公及大将军幕府也设置记室参军。 考功郎中:唐制,掌管百官功过善恶的官职。 秦府:即秦王府。太宗即位前封为秦王。 谮(z en):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端揆(ku i:)指宰相。因宰相居百官之首,故称端揆。 匡弼:辅佐的意思。 【译文】 房玄龄,山东临淄人。在隋朝为官时担任隰城的县尉。后来因为 一件事情被革去官职,派遣到上郡为官。一次,唐太宗到陕西巡游, 房玄龄听说后就到军营门口拜会。 唐太宗对他一见如故,任命他为渭 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蒙受知遇之恩,决心涌泉相报。当时,每 次打了胜仗,大家都忙着各处搜集财宝,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 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 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他多次担任秦王府记室,兼任陕东道大行台 考功郎中。房玄龄在秦王府十几年,都担任记室一职。当时的太子和 巢刺王因为房玄龄和杜如晦深得李世民的重用, 心怀嫉恨,就在唐高 祖面前恶语中伤,于是房玄龄和杜如晦遭到了打击排斥。 后来太子发 动叛乱,李世民秘密召见房玄龄和杜如晦,让他们穿上道士的衣服, 派人暗中将他们带入内宫商议对策。 叛乱平定之后,李世民成为东宫 太子,就请房玄龄担任太子左庶子。贞观初年,李世民提升他为中书 令。贞观三年,又封他为尚书左仆射。同时,命他撰写国史,封为梁 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房玄龄为官兢兢业业,负责百官的任命,责 任重大,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在政务上出现半点闪失。他待人宽 厚,胸襟宽阔,看见别人比自己出色,也从不嫉妒。他富有才识,撰 写的国史文采出众,审定的法令宽容公平。他在德行方面也为人称道, 对人从不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苛求别人,不分亲疏贵贱,一 视同仁,因此被众人赞誉为良相。贞观十三年,他又被尊为太子少师。 房玄龄担任宰相之职共有十五年,其间,他多次上书辞官,唐太宗都 未允许。贞观十六年,他又被封为司空,仍然总管朝政,著述国史。 不久,房玄龄又以年老为由,提出辞官,唐太宗派使者回复一封信, 上面写道:“你担任丞相这么多年了,很多大事我都能够放心地交给 你处理,假如没有了你这个良相,我就像失去了双臂一样力单势薄。 如果你的精力允许,就不要解甲归田。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感到力不从 心了,再上奏告诉我也不迟。”看过这封言辞恳切的信,房玄龄终于 打消了辞官的念头。后来,唐太宗回顾艰难创业的岁月,良臣辅佐自 己所立下的卓越功勋,不禁感慨万千,写下《威风赋》赐给房玄龄, 由此可见他们君臣之间深厚的情谊。 【原文】 杜如晦①,京兆万年②人也。武德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③,俄 迁陕州总管府长史④。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 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 也。若大王守藩端拱⑥,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 ” 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遂奏为府属,常参谋帷幄。时军国多 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除天策府从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