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研究_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7.pdf

布袋戏研究_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7.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結論-台灣布袋戲的文化底蘊與審美 特質 第一節 台灣布袋戲是一種「父與子」的藝術 「亦宛然」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生前演出慣有的開場白:「我出生ㄟ時,第一 1 在台灣,很多布袋戲名師出生在布 個識悉的不是別人,就是布袋戲尪仔……」 袋戲家庭,自小就是與戲尪仔一起長大的,像「小西園」許王、「新興閣」鍾任 壁、「真五洲」黃俊雄、「霹靂」黃文擇等均是。來自民間的台灣布袋戲是一種非 常封閉的「家族」表演事業,王嵩山先生曾說: 民間表演藝術團體,受範囿在特殊的父系親屬網絡組織型態中,使得其成 員的再徵集,遭遇難以為繼的困境。直到現在為止,雖然整個外在的社會 文化體系都有「類同西方化」的調整,但是,個人的能力與魅力及其以自 2 我為中心、差序的互惠體系,依然成為表演藝術團體傳繼之主要因素。 在家庭成員長期的相互扶持與切磋琢磨之下,演藝水平才能突破困境、日益精 進,因此布袋戲主演的演技要到達「事出口中為將為相,妝成掌上能文能武」(鄭 一雄「寶五洲」戲棚楹聯) 的本事,不只三年四個月可以竟其功,常常必須整個家族 「浸淫」在布袋戲的領域中數十年,才能培養出穎脫秀異的布袋戲演師。 《淮南子‧齊俗訓》有云:「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處者農」, 那身處在布袋戲家族中的人可以說是「戲處者演」,出世即注定要「吃鑼鼓飯」。 在家族血緣傳承中,布袋戲藝人會學到種種布袋戲技藝與經營管理技巧,這是一 種自然而然的布袋戲「文化習得」,陳華文先生說: 所謂的文化習得,就是指個體在生存過程中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學習、感 受而獲得文化。因此,這兒的習,既包含學習,也包含習慣,即人們從學 習和習慣中獲得文化。……一個人生存於一種文化之中,在許多時候並不 是由你個人的意志決定,是否該接受什麼或不接受什麼,該學習什麼或不 1 見劉還月《瘖啞鶴鳴》,台北:時報出版文化公司,民國80 年9 月,頁33。 2 王嵩山〈台灣民間表演藝術的現況與檢討〉,《台灣風物》42 卷2 期,民國81 年6 月,頁39。 314 學習什麼。因為,在你還沒有能力做出這種決定之前,文化就已經開始塑 造你。一個人當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環繞他的文化就開始對他施加影 3 響。 在日浸月染之下,布袋戲藝人常常就已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家族事業中習得一切表 演、管理的本事,像布袋戲天王黃俊雄十七歲才拜他的父親黃海岱為師,學演布 袋戲,只學了兩年便出師演戲,但是他說:「其實,在學布袋戲以前我已默默的 看了十幾年布袋戲,剛出生,就跟著我爸爸的戲團南北兩地跑,腦子裡不是鑼鼓 4 聲,就是布袋戲尪仔。」 台北「哈哈笑」闊嘴師王炎(1901~1993),四歲時父 親王珠輝病逝,八歲時母親改嫁,只得投靠叔父王珠豹,「當時,王珠豹是北管 布袋戲班『如是觀』的後場師傳,負責嗩吶和胡琴吹奏。在黃珠豹家中,王炎首 5 次接觸到布袋戲,耳濡目染之餘,對戲班與戲劇也產生初步興趣」。生在劇團, 長在劇團,自然會受到劇團中各種有關布袋戲思維、行為或隱或顯的影響,長期 耳濡目染之下,就能水到渠成為演師,上場表演就比較駕輕就熟,容易進入演出 情況,這是一種「沐化」或曰「濡化」的過程,王嵩山先生說: 實際上,整個劇團一直是一個包容著現實生活與歷史傳說的世界。平常的 日子裡除了身旁周遭充滿了現實生活事件的評述之外,同時也鎮日流傳述 說想像各種人物形象及歷史故事,其中也涵蘊了自己的經驗及想望。因此 直到一個演員上台,能較流利的表達所賦予角色的行為和台詞之前,已在 整個「作戲」和「現實」的環境中濡化了很久,其對劇情也因此而能經由 設身處地與體會

文档评论(0)

wan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321200100001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