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我的收藏福地(上)
打开文本图片集
好古尚艺乃文人天性,愚在创作编辑之暇,遍游国内文物市场和拍卖会多有所获。尤其近年在成都收得张之洞行书扇面、陆小曼工笔仕女、孟小冬《琴瑟和鸣图》、梅兰芳杨小楼书画合璧扇面等,深契我心。今在详述收藏故事的同时,力图解读每件藏品背后的艺术内涵和人文精神。收藏的乐趣不仅仅是获得,更在于研究和挖掘。
天府之国的成都是我最钟爱的休闲城市,最近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去几次,那里是我的收藏福地。
参加民间读书会
喜获梅兰芳小楷
2021年10月17日,我赴成都参加“第八届全国民间读书会”,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踏上成都的土地。
我每到一地,必游当地博物馆和古玩市场,此次当然也不例外。会议结束后,我来到成都送仙桥文物市场。送仙桥文物市场很大,但逛了两个小时一无所获。正准备离开时,路过市场西边出口一个专营古家具的老店,中央柜台内有一张小楷对开册页,落款是“癸未年春日梅兰芳书于沪上”。我请店老板取出来细细欣赏,册页上书写了五首梅兰芳自己创作的词。这五首词当中有两首内容颇为特殊,一首是《调倚小重山·忆京黎园弟子偶有感》
红是相思绿是愁。
徘徊花树下,未能几。
休番客里罢春游。
梅雨后,凉意在帘钩。
老去减风流。
纵教逢旧燕,也应羞。
江山如此一凝眸。
山隐隐,江水自悠悠。
另一首是《调倚卜算子·题傅抱石画》,用稼轩词韵:
不署昔贤驴,
不学前朝马。
偶尔风情爱苦瓜,
无意称尊者。
善鼓不张弦,
善注何须瓦?
写得松风万壑间,
听取无声也。
此前我已数次看过梅兰芳的作品,读完册页上的诗文,从那娴熟轻松的写经体小楷和自然泛黄的纸张,我已心中有数。与店主谈好价,便去银行取钱。老板似乎不放心,执意要陪我去。边走边聊天,我倒起了疑心:既然有好货在手,还怕我反悔不成?想到这,我主意打定,决定再研究一番。到了自动取款机前,我有意错输密码,钱自然出不来。我对老板说:可能记错密码了,等我向成都朋友借得现金后,再来付款提货。老板走后,我迅速进了网吧,查阅了梅兰芳历年的拍卖纪录、作品图片,以及民国癸未年梅兰芳的活动情况:
册页中的癸未年春乃1943年春天。梅兰芳曾于1938年4月底率剧团离开上海到香港演出,并在香港暂居下来。香港沦陷后,1942年夏回到上海。他拒绝为日本人唱京剧,于是留起了胡须,过起了寓公生活,这就是梅兰芳著名的“蓄须明志”。时间长了,梅兰芳不免怀念在北京的梨园生活,于是有了这首《调倚小重山·忆京黎园弟子偶有感》,词中开篇“红是相思绿是愁”,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和遗憾,满腹相思也只能寄与山水,故而“山隐隐,江水自悠悠”。抗战期间傅抱石住在重庆金刚坡,曾于1943年在重庆举办画展。那时的傅抱石能得到梅兰芳的题词,应是莫大的荣幸。研究完所有资料,我返回送仙桥文物市场,如愿获得了梅兰芳小楷(图1)。
恩师墨宝 成都回流
我在第一次去成都参加会议之前,先在河北邢台参加了“首届全国楷书创新论坛”。那次论坛上,来自成都的周万先生的一篇《浅谈孙伯翔的楷书观》论文引起我的共鸣。会后宴席上,我谈到过几天将到成都参加民间读书会一事,周先生爽快地邀我届时一聚。
在成都会议间隙,周万邀了几位书友小聚。席间话题当然离不开书法,我们谈到了晚清以来书界对唐楷的冷漠和否定,谈及当代楷书的创作现状,并称我的恩师邬惕予先生应该是当代楷书大家。周万深表赞同:“我就收藏了邬老的一张楷书作品。”此话一出,令我颇为惊讶。原来,十多年前周万北漂时供职于中央直属机关书法家协会,某次中直书协举办中韩书法大赛,邬老获了银奖,因此结缘,遂有邬老赠他的一幅小楷,一直珍藏着。
邬惕予(1929~2021年)湖南新化人。70余年笔耕不辍,遍习二王、欧、颜、柳、赵、褚、板桥诸体。其楷书精严险劲,秀逸典雅,自成一格,世称“邬体”。2021年,为纪念邬惕予先生逝世三周年,湖南文化厅举办了“邬惕予遗作精品展”,我向周万提出回收邬老的作品,他欣然同意。作品很快寄到,打开一看居然是件四尺整纸的《岳阳楼记》小楷。此作书于1995年,为邬先生晚年得意之作,气息连贯,浑然天成,可以想见邬老书写时已臻万虑皆空、物我两忘之超然境界(图2)。邬老多年前送出去的作品又出现在他的遗作展上,老人家可以含笑九泉了!这不禁使我忆起邬老生前常说的那句话:“谢谢你给我练字的机会,谢谢你替我保管作品!”
失之桑榆 收之东隅
时间转眼到了2021年11月,徐州收藏家张晖先生来电告诉我:四川德轩拍卖公司秋拍在即,该公司以明清状元翰林和近现代文人墨迹为主打方向,邀请我前往参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