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篇昆虫生物学 (一)分布与为害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为害茄科植物,以马铃薯、茄子受害重。 成、幼虫食害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仅留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凹纹,后呈现褐色斑痕,使叶片枯萎。 (二)生活史和习性 1-2代/年,以成虫群集在背风向阳的山洞,石缝,树皮缝,土穴等处越冬。 越冬成虫一般在5月中旬马铃薯发芽时出现, 6、7月为第1 代幼虫为害盛期,8中旬为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9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越冬。 成虫白天活动,早晚蛰伏,以10—16时最为活跃;有假死性,产卵多在叶背20—30粒,块产。 幼虫4龄,老熟后多在受害株基部的茎或叶背化蛹,也有在附近地面,杂草上化蛹的。 成虫:昼伏夜出,黄昏后开始活动,趋光性强,飞行能力弱,能随风远距离飞翔,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1—2天后开始产卵,产在叶背近叶脉的凹陷处,一般散产,有时几粒或十几粒取聚在一起。 幼虫:4龄,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小的隧道,随后退出取食叶片,对食物质量要求低,黄、老叶上都能完成发育,因此清洁田园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幼虫十分活泼,称 “吊丝虫”或”吊死鬼”。 幼虫有背光性,多群集在心叶、叶背上食害,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也可在茎、叶柄、叶脉及枯草上化蛹。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气候 温度适应范围广,10--40℃均能成 活, 最适温度:20--30℃,T30℃或8℃发生数量 下降,RH影响不显著。 2.食料 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其在春秋季生 长,正适合菜蛾生长发育,因此在食物和温度 条件的配合下, 形成2个为害高峰。 3.天敌 天敌也是影响菜蛾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已记载的寄生蜂达100余种,菜蛾绒茧蜂,啮小蜂等自然寄生率很高,此外还有颗粒体病毒感染率了也很高,捕食性的蜘蛛,步甲,草蛉,瓢虫等。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加强 田间管理。 2.诱杀成虫 应用人工合成的菜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多用 雌蛾活体或其粗提物进行诱杀雄蛾),每月更换一 次诱芯,大面积连片使用,效果显著。 3.生物防治 3.2%BtWP 500—800X有良好防效,加少量化学 农药增加速效性,可提高药效。 4. 化学防治 小菜蛾发育期短,世代数多,农药使用频繁,已对多种类型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时要根据当地菜蛾的抗性药剂范围和虫情慎重选择杀虫剂,注意轮换用药,减缓抗药发展,防治适期要在幼虫孵化盛期至2龄前。 2.5%溴氰菊酯EC 2000—3000X 20%氰戊菊酯EC 3000X 1.8%阿维菌素EC,10%氯氰菊酯EC 3000—4000X,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 虫口密度高时,每3-5d一次,连续喷2-3次方能奏效。 四、甘蓝夜蛾(鳞翅目,夜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世界性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北方为害严重,是十字花科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性害虫,除为害十字花科外,还可为害瓜类,豆类,茄科等30科,120种植物,主要为害甘蓝和牛皮菜。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2—3龄分散为害,食叶成孔,4龄后夜间取食,仅留叶脉,叶柄,老龄幼虫有钻蛀习性,钻入菜心或叶球,排粪污染,诱发软腐病。 (二)生活史和习性 东北2—3代/年,以蛹在土中越冬,入土深度在7—10cm为多,地点在本田,田边杂草或田梗下越冬。 第二年春,气温15--16℃时,越冬蛹羽化成虫,羽化期不整齐,因此各地幼虫为害时间不同。 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喜在植株高而密的田间产卵,卵产在中、下部叶背面,块产,50—140粒/块,需补充营养。 初孵化时集中在叶背取食,3龄后分散为害,6龄时食量最大,常暴食成灾,缺乏食料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入土化蛹,做带土的茧。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 气候 发育适温18--25℃,RH70—80%,T15℃或30℃,RH65%或85%,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北方,春、秋在甘蓝,白菜上是发生高峰。 2 食物 成虫期蜜源植物多少对其寿命、产卵量有明显影响,产虫喜欢产卵在高大密茂的植株上。 3 天敌 寄生蜂,寄生蝇、真菌、细菌及其它捕食性步甲、虎甲等。 (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