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教案语文版.docxVIP

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古文二则教案语文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教案语文版 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那些书吗?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非常正确,同学们都很博学。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就选自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和《礼记》。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相长》。 1.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能够朗读、翻译、背诵全文。 2.学会文章运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来增强论证力量的方法。 3.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第一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叫《温水煮青蛙》,说的是有一只青蛙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又有一次,另一只青蛙犯了同样的错误,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泡个热水澡吧!结果呢?——青蛙熟了!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两只青蛙都掉进正煮着的水里,为什么结局会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 ( 一 ) ——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舜 (sh ùn) 畎亩(qu ǎn) . . 胶鬲 (g é) 孙叔敖 ( áo) . . 拂乱(f ú) 拂士(b ì) . . 动心忍 性(r ěn) .  傅说 (yu è) . 百里奚 (x ī) . 曾益(z ēng) . 2.听老师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舜 / 发于 / 畎亩之中,傅说 / 举于 / 版筑之间,胶鬲 / 举于 / 鱼盐之中,管夷吾 / 举于 / 士,孙叔敖 / 举于 / 海,百里奚 / 举于 / 市。 / 天将降大任 / 于是人也,必先 /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 /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 / 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 则无 法家拂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 / 知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积累文言词汇。 (1) 一词多义 发①舜发 于畎亩之中 ( 起 ) . ②征于色,发.于声 ( 表现 ) 亡①国恒亡 ( 灭亡 ) . ②今亡 亦死 ( 逃跑 ) . ③亡 羊补牢 ( 丢失 ) . 1 / 5 于①舜发于 畎亩之中 ( 从 ) .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给 ) ③征于 色,发于 声 ( 在 ) . . (2) 词类活用 ①人恒过 ,然后能改 (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 ) . ②所以动 心忍 性( 动:作使动用法,使惊动、使震撼;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 . . ③必先苦 其心志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 . ④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使??贫困 . .. ⑤行拂乱 其所为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阻挠干扰 ) . 古今异义 ①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今义:指士兵 ) ②所以 动心忍性 ( 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 ③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 古义:这样的,代词;今义:多表判断,动词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5.作者链接  ) ) 孟子 ( 约前 372—前 289) 名轲,字子舆,邹 ( 今山东邹 ) 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 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三、自学指导 ( 二 ) ——合作与探究 ( 一 ) 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 二 ) 整体感知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共同点?其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共同点:都是从出身卑微转变为显贵,在历经苦难磨练之后,最终被提 拔任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运用举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