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山水文学到文学山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山水、山水文学到文学山水 从山水、山水文学到文学山水 喻大翔 ●“山水”一词起源于《山海经》 ,并为“山水文学”的创始奠定了语词基础;刘勰与萧统赋予了“山水文学”美学、文学及文体学属性,此后,与山水文学相关的山水诗、田园诗、游览诗、行旅诗、游记、山水小品、旅游文学等名目才流行起来。 2015 年年底第五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标示的“文学山水”主题,是对历史上相关创作方式的一种学术性概括。 ●如果将古代文学与山水的关系分为四类,那么, “摹写山水”和“归依山水”可划到“山水文学”名下;而“自 现山水”与“文化山水”则属于“文学山水” 。这些,既受到《周易》自然本体论哲学的影响,也受到主客体哲学、美学、文学观念的制约。 今天的演讲内容, 先谈谈一词的由来与演化; 接着讲“山水文学”和“文学山水”的不同内涵与相互联系;最后讲讲 四种表现山水的文学方式,与“山水文学”和“文学山水”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艺术逻辑。我们也许会有所发现,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华文山水文学创作,既与中华传统的山水哲学、美学、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不能忽略的艺术创新。 “山水” 据现有资料, “山水”二字连属并作为一个定型的词, 最早应该出现在先秦古籍 《山海经》 里。该书有 “山” 字 876 处,“水”字 542 处,超过一半的表述是“水”随“山”转,山水相依。《海内西经》曰: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记载了后稷的所葬之地及所处环境。 《山海经》仅此一处提到“山水” ,且明指自然物象。作为一册满载着神话故 事的古地理著述, 《山海经》给几千年以来的地理学、哲学、美学、文学等学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术语和范畴。 文学中的“山水”一词出现得相当晚。但汉以前一些重要哲学、文学典籍, “山”与“水”二字(或相关之川、江、河、海、泽等)的出现,数量十分可观。 《诗经》已有“如山如河”的比喻,但最多还是将“山”与“隰”在诗行里对 举,如《郑风·山有扶苏》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隰”指水塘至少也是水洼地。 “荷华”就是荷花,没有水的地方,不能生长。《尚书》有“四海” 、“九川”、“九泽”等词,且有“名山大川”的形容,而“山川”一说则出现了四次。 《论语》为孔子门人所辑,除了众所周知的“知者乐水,仁者乐 山”,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还有《雍 也第六》:“子谓仲弓,曰: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这儿的“山川”虽指山川之神,不是地理实体,但概念已然熟谙。 《老子》 一书无 “山”,但“水” 出现 3 处;相关词 “川” “江”“海”都至少出现在 2 处以上。而“上善若水”是他最著名的比拟之一。 《庄子》亦无“山水”之说,但“山” 有 67 处,“水”有 77 处,仅次于《山海经》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善铸新词,与“山” “水”搭配的词语相当丰富,“山”除泰山、华山等地名外,有山林、山木、山谷、深山、大山、高山和崇山等; “水”更胜一筹,除赤水、白水等地名外,有杯水、流水、止水、秋水、得水、失水、忘水、悬 水、洪水、海水、水旱、水波、水战、水行、水静等词组,极大地丰富了后世哲学尤其是文学的意象艺术和修辞技巧,为山水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文字和语词基础。 从主词出现的频率及成词的可能性推测, 《山海经》之成书,应该在上述各经典之后。 及至《楚辞》,虽仍无“山水”之构,但以山与水对举的修辞方法愈至频密,像《山鬼》的“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抽思》的“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 息”;《远游》的“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招魂》的“川谷径复,流潺湲些”等,将山水的阴阳之对、高低之位和美学之别等,表现得显明而深入。 本人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中华最古老的文化原典《周易》。 伏羲等圣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设出乾坤、艮兑、震巽与坎离四组八个经卦,相应于天地、山泽、 雷风和雨(水)火八种宇宙物象。 “山”(《周易》出现 35 次)占一卦或一象, 而“水”(《周易》 出现 31 次)则统领了 “雨” “泽”两卦或两象。八卦里面,也仅有这二卦或二象具有相 关性,虽然它们指代了不同的人物、 动物、方位与季节等等。六十四卦中, 第四卦曰 “蒙”,下(内) 卦为坎为水, 上(外) 卦为艮为山,由山水两经卦构型,所以《象》曰: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意即新泉出山,不知所之,为 蒙稚之象。这时,真正的君子须采取果决的行动,用自己的 道行与智慧,教育蒙稚的新人成长。第四十一卦曰“损” ,下(内)卦为兑为泽,上(外)卦亦为艮为山,由山泽两经 卦构型,所以《象》曰: “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讲刚与柔、损与益、邪与正等的哲理或用事。此外,下艮上 坎为“蹇”卦;下艮上兑为“咸”卦,乃上述二

文档评论(0)

183****14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