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信息科学与空间技术
第二章 空间信息技术基础
2.6 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是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北极N 母线
中央子午线 参考椭球面
W 0 E
投影带 南极S 母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展开方式
高斯—克吕格投影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其它经纬线的投影均为曲线,中央经线没变形,离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
大,为减小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
中央子午线 x
投影
赤道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
01 高斯投影特征
1 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2 投影具有等角的性质(投影后经纬线互相垂直) ;
3 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高斯—克吕格投影
02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优点
1 等角性适合系列比例尺地图的使用与编制;
2 经纬网和直角坐标的偏差小,便于阅读使用;
3 计算工作量小,直角坐标和子午收敛角值只需计算一个带。
高斯—克吕格投影
03 我国高斯投影的分带方法
1:2.5万至1:50万的地形图 ,采用6°带 ,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1:1万及
更大比例尺图采用3°带 ,全球共120个带。我国位于东经72°-136°间 ,6°带共
含11个投影带 ,13-23带; 3°带共含22个投影带 ,24-45带。
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经度计算方法
六带中央经线经度计算: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o ×当地带号-3o ,例如:地形图上
某地横坐标 ,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
o o o
经度为:6 ×20-3 =117 (适用于小于1:2.5万地形图 )。
三带中央经线经度计算: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3o ×当地带号 ,例如:地形图上某
地横坐标 ,其所处的三度带的中央经线经
o o
度为:3 ×40 =120 (适用于1:1万地形图 )。
高斯—克吕格投影
经过高斯分带投影后 ,每个投影带均可建立一个以所在带中央子午线
为纵轴x ,赤道为横轴y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国位于北半球 ,x坐
标均为正 ,而每带中的Y坐标有正有负。
例如 设位于高斯3°投影带第38带的A、B两点在没有平移x轴且没有加入带号的
横坐标分别为:
y’A=+116865.569 m y’B=-157239.678 m
当考虑x轴向西平移500km ,并加入带号后,其A、B两点的实际横坐标为:
YA569 m YB322 m
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坐标系平移
500km ′
原 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六章-染色体操作3.pdf
- 6-总论-遗传资源收集.pdf
- 7.2 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概述.pdf
- 7.2上下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2-物理诱变剂的种类与性质.pdf
- 7.3栅格数据结构编码.pdf
- 7.3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3-物理诱变处理方法.pdf
- 7.4矢量数据结构编码.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1.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4-化学诱变剂的类别与性质.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5-化学诱变处理方法.pdf
- 10.2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2-目的基因的克隆.pdf
- 10.4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4-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pdf
- 10.5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5-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pdf
- 10.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1-重组DNA技术的特征.pdf
- 10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3-目的基因重组质粒构建.pdf
- 11(2.7地形图分幅与编号).pdf
- 11.1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一章-自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解析.pdf
- 11.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一章-自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解析2-方差分割.pdf
- 12(2.8地形图与公里网).pdf
- 12.2 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二章-异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组成2-选择相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