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概述 大学医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录制打预防针的场景(病房及保健科) * 录制新生儿筛查实验中心工作场景:实验室标牌,大型仪器以及工作人员在做新生儿筛查的简单过程。 * 录制新生儿筛查实验中心工作场景:实验室标牌,大型仪器以及工作人员在做新生儿筛查的简单过程。 新生儿概述 新生儿期 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新生儿分类 根据胎龄分类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 根据胎龄(Classification of Gestational age) ━━━━━━━━━━━━━━━━━━━━━━━━━ 足月儿 早产儿 过期产儿 Full term Preterm Postterm ━━━━━━━━━━━━━━━━━━━━━━━━━ ≥37~42周 37周 ≥ 42周 ━━━━━━━━━━━━━━━━━━━━━━━━━ 早产儿 足月儿 过期产儿 ⒉根据出生体重(Birth Wt) ━━━━━━━━━━━━━━━━━━━━ 正常体重儿 低出生体重儿 巨大儿 Low birth Wt High birth Wt ( giant infant ) ━━━━━━━━━━━━━━━━━━━━ 2500~4000g 2500g >4000g ━━━━━━━━━━━━━━━━━━━━ 出生体重 (birth weight,BW) 出生1h内的体重 低出生体重 ( low birth weight,LBW ) BW 2500g,大多是早产儿 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 BW1500g 称极低出生体重 (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 BW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 其 中 巨大儿 正常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正常足月儿 胎龄≥37周和42周 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 无畸形或疾病 活产婴儿 早产儿 <1000克死亡率及伤残率高 肌张力差 足月儿 早产儿 外 表 四肢屈曲状 红润,皮下脂 肪丰富,毳毛少 足月儿 皮 肤 早产儿 皮下脂肪少,毳毛多 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舟不清 早产儿 耳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 足月儿 耳 壳 早产儿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 足月儿 乳腺结节>4mm,平均7mm 乳 腺 足月儿 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 早产儿 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 外生殖器(男) 早产儿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足月儿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外生殖器(女) 早产儿 跖纹少 足月儿 跖纹遍及整个足底 跖 纹 - 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 - 呼吸 40 次/分左右,腹式呼吸为主 循环系统:心率:100~150 次/分,平均 120~140 次/分 正常足月儿的特点 消化系统: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发生溢乳和呕吐。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粪,2~3天内排完 - 足月儿生理特点 泌尿系统:一般生后 24 小时内排尿 - 足月儿生理特点 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握持反射(grasp reflex) 拥抱反射(Moro reflex) 早产儿上述反射常引不出 正常足月儿的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黄疸 口腔内改变: 马牙, 螳螂嘴. 乳腺肿大 假月经 新生儿红斑 粟粒疹 部位 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 形状 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 原因 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 物积留形成数周后可自然消退 “马 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

文档评论(0)

ameng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