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原子结构 第一节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第二节 氢原子结构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 第四节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五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电子的运动特征 一、氢原子光谱和 Bohr 理论 二、电子运动的特征 一、氢原子光谱和 Bohr 理论 19世纪,物理学家 Crookes 等人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电子。1897年,Thomson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e/me)为 1.76×1011 C·kg-1。实验表明,电子的荷质比是一个常数,它与电极材料或放电管中气体的性质无关。 1909 年,Millikan 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电荷为1.6×10-19C。根据电子的荷质比,求得电子的质量为9.11×10-31kg。后来,科学家们还采用了紫外光照射物质、加热金属丝、放射性元素放出β射线等方法产生电子。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来源的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均相同,电子普遍存在于原子之中。 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中除了带负电的电子外,必然还有带正电的部分。电子和正电部分在小小的原子空间中是如何分布的? 1911年,Rutherford用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He2+)流轰击一块10-6-10-7 m 厚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几乎不受阻拦地直线通过,约万分之一的α粒子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极个别的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Rutherford 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星式原子轨道模型。他认为:原子像一个行星系,其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一)氢原子光谱 人们肉眼能观察到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60nm。当一束白光通过石英棱镜时,形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没有明显分界线的彩色带状光谱,这种带状光谱称为连续光谱。 气态原子被火花、电弧或其他方法激发产生的光,经棱镜分光后,得到不连续的线状光谱,这种线状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原子光谱。在抽成真空的光电管中充入稀薄纯氢气,并通过高压放电所放出的光经棱镜分光后形成按波长次序排列的不连续的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有4 条比较明显的谱线,分别用 Hα,Hβ,Hγ,Hδ表示。 1913年,瑞典物理学家 Rudberg 总结出适用氢原子光谱的谱线频率的通式: 在某一瞬间一个氢原子只能产生一条谱线,实验中之所以能同时观察到全部谱线,是由于很多个氢原子受到激发,跃迁到高能级后又返回低能级的结果。 (二)Bohr 理论 1913 年,丹麦青年物理学家 Bohr 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其要点如下: (1)电子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圆形轨道上绕核运动,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 (2)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其能量是不同的。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能量越高;在离核越近的轨道上,能量越低。轨道的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其中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其余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氢原子轨道的能量为: (3)只有当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原子才会吸收或放出能量。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 (E2)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E1)时,原子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释放出光的频率与轨道能量的关系为: Bohr 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当原子从外界接受能量时,电子就会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而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同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发射出的光的频率,取决于跃迁前后两种轨道间的能量差。由于轨道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发射出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因此得到的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二、电子运动的特征 在上述玻尔理论中,我们已经知道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是能量量子化的。 (一)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924 年,法国青年物理学家 de Broglie大胆地提出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并预言:对于质量为me,运动速率为νe 的电子,其相应的波长λe 可由下式给出: 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Davisson和Germer用电子束代替X射线做晶体衍射实验,得到了与X射线衍射图象相似的衍射环纹图,确认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二)测不准原理 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子,能否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呢?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西藏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VIP
- 法官入额考试执行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图像处理技术规范.docx
- 2025年广东省《保密知识竞赛必刷50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带题目详解.docx VIP
- 水产品食品货物质量保证措施及配送方案.docx VIP
- 高中教学课件: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pptx
- 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pdf VIP
- 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 VIP
- 骨科护理品管圈主题.pptx
- 37.2023【康养小镇】江苏常州市孟河生态康旅小镇总体策划-125页.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