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19 辛亥革命17张-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系列.pptx

课件19 辛亥革命17张-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系列.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9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01 清末新政 概况:广义上的清末新政:1901-1911年,这10年清政府所进行的改革都称之为新政。 狭义上的清末新政指的是1901—1905年清政府的改革,将1906—1911年为预备立宪 目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安抚立宪派,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内容: 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制度近代化】 编练新军【为革命党所掌握的新军,成为覆清的主力】 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些列工商业章程和奖励实业的办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推广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 评价: 实质是清政府极力维护专制统治的政策调整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知识分子产生,西学和民主思想传播,部分立宪派倾向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的背景 政治上: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部分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并与改良派进行论战 组织基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1894年,美国檀香山,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些利武装起义 【徐锡麟、秋瑾,广州黄花岗起义】 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政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局限性:权力归资产阶级所有 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局限性: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题目深化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题目深化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02 武昌起义 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即与英、美、法、德签订借款合同,将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引发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后,14个省和上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题目深化 (2021年江苏省适应考)7.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A.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 B.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C.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 D.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 出处 观点 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 城外起义总指挥李鹏升指挥罗金玉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时间是10月10日晚上6时零5分 孙中山《建国方略》 为自存计,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 史学家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届时,罗金玉首发一枪,辎重队的革命者即将马草房点燃,举火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直接为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本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和权利;规定了责任内阁制【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原则:人民主权,自由平等,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 意义: 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推动了中国法治近代化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