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3.3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课标展示】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加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构建。
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可参考例问或其他)
例:(1)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2)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3)南水北调的方案各有何优缺点?
(4)南水北调工程是否百利而无一害?
【拓展资料】:南水北调的方案的差异
比较项目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淮河下游、黄河下游、海河
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
引水线路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
影响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可顺地势北流
虽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水源地
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
利用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差
材料一:南水北调的实施,逐步使北方44座城市摆脱缺水的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到2010年,预计,可将原来挤占的农业用水15亿立方米归还给农业。工程的实施每年会带来18万个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安定。
材料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近期投资将平均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每年提高0.12个百分点,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多年平均直接效益约为560亿元/年。
材料三:为北方地区人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彻底改变调入区700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效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到2010年相关地区地下水超采量将减少36亿立方米。
思考:
1、三个方案中,完全在我国第一阶梯内的是:
2、穿过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3、靠近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的是:
4、三个方案中最先实施的是:
原因:
5、京杭运河自南向北连接的水系:
6、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 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调水工程?
7、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 除了调水工程外还有哪些措施?
二、西气东输工程
思考:
( 1 ) 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2)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自西向东途经地区自然带变化依次是:
(3)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东向西途径的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是:
(4)“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基地是 ,其选址的区位条件是:
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双赢战略)
【规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分析思路
(一)原因——供需两方面
1.明确该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富集区。
2.明确该资源贫乏区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①为何分布较少;②为何需求量大;③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如利用率低、浪费等)
(二)解决资源短缺途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
1.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 2.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
(三)线路选择
1.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2.考虑线路的造价。3.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
4.考虑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5.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四)意义——输出地和输入地
1.输出地:
(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3)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维护社会稳定等。
2.输入地:
(1)缓解了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2)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学以致用】利用上述规律,分析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合作探究要求:
(一)探究前期准备:独立思考2~3分钟,写出探究题的要点,存在的疑点做好标注,稍后提交小组讨论。
(二)合作探究要求:
1.小组内合作探究,完善探究题的答题思路,列出提纲。
2.时刻联系课本,注重效率。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讨论结果反馈及展示点评准备。
附:合作探究问题
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西电东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历史_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历史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Unit3 Computers 阅读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Unit3 Computers 阅读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