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BA 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 ABA 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目标的分解、强化和辅助是 ABA 的基本训练原则,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塑造法和连环法则体现了 ABA 的具体训练方法。训练方法的实施是以遵循训练原则为基准的;而训练原则正是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具体体现的。
分解目标就是强调把每个能力分成最小、 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 它是运用连环法和塑造法的前提。连环法是将简单的单元行为连成链条形成更复杂的行
为;而每个单元行为的建立都要用塑造法来完成;在塑造的过程中要通过指令、 强化、辅助所构成的一个个回合加以具体操作运用。 因此, 连环法的运用是以塑造法为基础的,而塑造法的完成是以一个个回合具体体现的。
(一)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
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包括指令、个体反应、结果(强化或辅助)、停顿 4 个基本的元素。指令发出后,孩子出现正确反应马上强化,然后停顿。预示着一个回
合的结束。如果在指令后出现错误反应,停顿。进入下一个回合:重新发指令 →
辅助→强化→停顿。如果孩子在指令发出后 1-3 秒钟没有反应就认为是无反应, 立刻重复指令, 如仍失败。 第三次发指令后立刻辅助。 关于回合的目的, Lovaas 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回合可以帮助孩子注意到刺激; 使教者和孩子马上知道反
应是否正确; 帮助教者以一致的方式要求孩子, 以免引起孩子理解上的混乱, 延误进步;帮助教者快而容易地辅助孩子的进步。
1、指令
Lovaas 认为由于 孤独症儿童 问题的出现同时发生在感觉输入和加工两个过程。迅息进入到大脑以后不能进行有效地过滤以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因此,发指令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者的声音大而自信以确保孩子接收到,
做出我们所期望的反应。 其次,指令要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很大,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要求。 同一个个体,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 要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 从简单到复杂。 重复指令是一种指令无效性的表现,也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错误。 我们要求发出指令后要给孩子一定的 思考时间。等待的过程是期待孩子独立做出反应的过程。 等待是强调反应是思考 以后的结果。而对指令的重复, 剥夺了孩子的思考时间, 干扰了孩子的加工过程。指令的必要性强调反应是功能性的反应。 不仅要求孩子要有相应的反应, 而且这种反应一定是具功能性的。例如:叫名字,答应 “哎”。有的孩子答应 “哎”, 但是他的眼神并没有交流, 也没有相应地行动如过来, 这是形式上的东西。 对叫名字的反应,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常人的反应可以没有语言但一定有眼神交流。
通过指令,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更主要的是使孩子明白自己和别人是有关系的, 要对别人的指令做出功能性的反应。 而非别人只是满足自己生理需求的工具而已。
2、结果
强化
当孩子对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后, 我们要及时给予强化。 强化的原理就是适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继续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因没有受到强化而减弱乃至消失。
一般强化的方式分为两种: 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通过奖励性刺激, 促进
正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快, 建立自信、体验成就感的目的。例如: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强烈反抗学习。如果,我们当初在孩子出现一 点点能力哪怕是一点点配合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孩子就不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反
抗。负强化就是通过移去孩子不喜欢的刺激物, 促进正向行为的增加以达到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是非感, 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 孤独症儿童大多自我控制力很差,我们在肯定其正向行为的同时,为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当他们出现不好的行为时, 我们会运用一定的惩罚, 如有的孩子害怕气球, 当他表现不好时,通过气球约束他的行为。一旦表现好了,气球就被拿走。
运用强化时的手段我们称为强化物。 一般强化物有两类。 生理性强化和社会性强化。生理性强化包括食品、 活动、孩子的依恋物甚至可以是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社会性强化包括夸奖、笑容、亲吻、拥抱等与人有关的行为。运用什么强 化物要依孩子能否有被强化的感觉而定。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强化物。 强化物是要经常变换的。
强化手段的运用关系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孩子对强化物需求的不同意味着孩子社会性程度的不同。 我们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社会化的人。 他们要懂得别人的表情、在意别人的表情,通过别人的表情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强化就不能
停留在生理性强化的层面。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理解社会性强化的意义, 对于仍需要生理性强化的孤独症孩子, 我们在运用强化时, 生理性强化与社会性强化要同时使用, 并且社会性强化出现在生理性强化之前, 目的是让孩子在正确行为与社会性强化之间建立联系。 而生理性强化只是社会性强化的信号而已, 以达到用社会性强化逐步替代生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