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
一、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考纲分析
???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既有进步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到先进的知识、革命思想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供资料,通过多镜头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历史(必修3)》(岳麓版)的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的第二课。从近代文明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与初中内容相比,本部分显然在初中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初中教材把它放到《五四运动》一课中进行讲解,只是提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标志。所以,从这节课的内容编排看,还需要重点讲解其内容和评价。
四、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还通过辩论探究法以配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其历史思辨能力,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则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以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
当今的学生与以往相比,其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应提到更高的层次。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帝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好日子终于来到了,但还是有很多不合时宜的现象出现……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1915年袁世凯复辟期间到天坛拜祭孔子(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民主共和观念是势不两立的)
不合时宜现象之二:瑞珏是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在她临产时,正逢高老太爷去世,家人为了避免“血光之灾” (产妇的血光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把她赶到城外冰冷的小屋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巴金《家》
从文学作品中的小家可以窥看当时整个社会都存在着这种封建旧思想。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陈独秀也提到:“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要进行思想革命。“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于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人士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讲授新课】:
新旧冲突乱象生——追溯背景
首先,让我们回到那个新旧冲突的黑暗年代,一起来追溯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分析背景或原因时,我们都会从哪些角度思考?(政治、经济、思想)下面我们通过几幅老照片来看看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图片一:进入的日军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政治上: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国内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设计初步——点餐程序的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Writing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会计基础教学》课件.ppt
- 假发购销合同范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