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定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2013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2012-9 制作人:李静、曹翥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窦娥冤》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关汉卿和元杂剧有关常识。 2. 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学 3. 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课时:2课时 案 【课前预习案】 1、 背景介绍 《窦娥冤》,正名叫做《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的晚年。 的确如“正名”所标,这个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大悲剧。它通过当时人民中间一个最普通 装 的青年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冤案,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愤怒鞭挞了无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统治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被压迫妇女们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性格。 订 这个杂剧概括的社会生活是相当丰富的,今天的读者不难从中看出元代社会的面影: 放高利贷的现象;流氓恶霸的横行;官吏们的贪赃枉法;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和财产保障;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等等。这些在剧作家的笔下得到了相当深广的艺术再现。其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政治意义,几乎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杂剧。 线 2、初读课文,给下面生字注音。 埋怨( ) 嗟怨( )罪愆( )盗跖( )甘霖( )苌弘( )亢旱( ) 错勘贤愚( ) 前合后偃( ) 杳无音信( ) 刽子手 ( ) 湛湛(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身影只: 杳无音信: 4.近义词辨析 委屈·冤枉 辨析:都指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深感难受的样子。“委屈”指因上述原因而难过 的样子,语义较轻。“冤枉”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被加上不应有的罪名;使无罪者有罪,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语义较重。 例句:①听了刘宗敏的话,李俊感到了情况确实十分严重,而且深为激动,刚才在心中产生的那一缕________情绪跑到爪哇国了。 ②李某当庭翻供,否认此前在侦查机关作的有罪供述,称自己是 ________的,没有 贪污一分钱。 分辨·分辩 辨析:“分辨”指分清辨别。“分辩”指用语言辩白。 例句:这些盗版书粗糙至极,就是用肉眼也很容易 ________。卖书时,销售者也不 再同顾客________,干脆打三折售书,想尽快脱手。 顺水推船·见风使舵 辨析:两者都有“不做主张,没有观点态度”的意思。但在词义的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上不同。“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中性词。“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多用做贬义词。 例句:①你应该实事求是,不要看人家都说好,就来个 。 ② 这种人最会修正自己,对什么主义都可信可不信, 。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折一楔子。思考那么窦娥到底冤在哪里呢?窦娥是如何伸冤 的? 【我的困惑】: 第 一 课 时 【合作探究案】 - 1 - 2012-2013 学年高二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2012-9 制作人:李静、曹翥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窦娥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从哪里看出? 2、窦娥死前发下三桩誓愿,她是把报仇的希望寄予上天,但是窦娥在文章的前面又指天 地斥鬼神, 这是否有矛盾,你怎样理解? 第 二 课 时 【合作探究案】 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进而把握主旨。 1、赏析本文的语言 (1)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2)作者设计三桩誓愿,并写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可以结合课后练习四讨论) 2、概括本文的主题  【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不屑仕进”( [ 元 ] 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文档评论(0)

152****0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