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元节有哪些活动
【篇一: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纲要: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 “七月半 ”、“鬼节 ”,时在七月十五,
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中元节根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中元节又不
是一个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民间节日。它是一个具有异彩
纷呈和丰富浓烈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单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地
文化,原始宗教崇奉 —— 祖先崇敬及鬼魂观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 —孝。
中元节俗称 “鬼节 ”,也有称 “七月半 ”,是民间传统节日,和清明、十月
半并称为三大鬼节,也是流行于全国的岁时节日。时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
七月十四的。中元节古已有之,古时的一些风俗活动至今还略有展现。中元节在
我国历史上人民生产生活中影响甚远,历来受到民间的高度重视。
中元节是一个
有着明确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其历史应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
“目连救母 ”的故事,中元节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中元节洋溢着深厚的文
化意蕴,她不单是历史人民心灵追求崇奉的载体,也是我国历史人民伦理道德的
载体,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载体。对于这么一个有着极高文化价值的文化传统节
日,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以体现
中元节的价值,进而唤醒广大人民对中元节的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二、中元节节俗及其文化内涵
理解一种节日的文化主要仍是得从该节日的节俗活动中来理解,春节是这
样,中秋节、端午节也同样是这样,中元节也更是如此。节俗是节日文化的外在
表现,二者具有一致性,就好比人类的行为与思想的一致性。那么,中元节有些
什么节俗呢?这些节俗又覆盖着哪些文化呢 ?
(一)节俗
中元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流传至今,不单归因于它的浓烈文化,它的一些民
俗活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风俗活动至今还在部分地保存着,主要有燃
放荷花灯和祭祀祖先。这些风俗活动是中元节文化内涵的载体,中元节因此而经
久不衰。
1、照冥荷花灯
中国岁节的正、七、八月三望日之中,能够说各日都有灯火。其中自然是上
元的灯火最为人所熟知,鳌山堆叠,河汉闪烁,正所谓 “火树银花不夜天 ”。八
月十五以赏月、玩月为主,可偏有些地方将这一天变作灯节,大涨其灯,大放其
火。正、八月望日的灯光是张在地上的,七月望日的灯火则放在水中,所以叫放
水灯、纵火灯、放江灯
河灯也称 “荷花灯 ”,因为这种灯的底座是用纸、木做成莲花瓣形的(也有
直接以荷叶作底座的),故而称之。一般说来,北方大多数地区叫河灯,南方有
些地方也叫江灯;称做 “水灯 ”则是指这种灯放在水中,是泛称。河灯一般是在
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浮泛。
放河灯的目的,
按佛教的解释是普涉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
的冤魂怨鬼,不得托身,缠绵在地狱里边特别苦,想托身,又找不着路。这一天
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得以托身。大体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特别
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
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忘记。 ”【7】
9】在今世的江西、江苏等地仍流传着燃放莲花灯的节俗,这种传统风俗与当
代都市元素的结合组成了当地的一道亮丽的景色线。2、祭祖活动
如前所述,七月十五成为节日,显然是受佛道的影响而成,可是也有一定的
民间风俗为基础。唐人戎昱《开元观陪杜医生中元日观乐》有句:
“今朝欢称玉
京天,况值吴东俗理年。 ”所谓 “理年 ”,当时有理庄稼年景之意。中
国古代有
秋成向祖先荐新的礼俗,嘉靖山东《夏津县志》说:
崇祯江苏《泰
“中元荐新。 ”
州志》记录该地中元日: “人家皆祀先荐新。 ”佛道宣扬超度亡灵,恰巧和民间
观点结合,是七月十五成为祭祖的日子。《东京梦华录》的记录是这种见解的力
证。北宋开封府中元前一日,卖麻谷窠儿,系在享祖所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
秋成之意 ”。十五日奉养祖先素食,天亮,沿门叫卖祭米饭, “亦成功之意 ”。
《岁时杂记》对使用 “麻谷 ”也有说明: “取麻谷长本者,维之几案四角。 ”并
说祭父亲母亲祖先,用瓜果、楝叶、生花、花盆、米食。《岁时广记》引《钱状元家
范》还记录了烧素食之俗: “近世以七月十五日为烧衣节,盖本浮屠之说,不足
依据,然佛老宫词,所在有之,亦祖考平生游思换衣之地,因设素食于此烧之,
理亦可行。 ”烧衣之俗在元多数也有反应, “富人家祀,先用麻秸奠酒为诚,买
表达了对祖先的。祀告是七月十五日的风俗主题,便反应了百姓的观点。
明清时代中元节麻谷的作用突出。嘉靖河北《广平府志》记录: “十五日农
人挂纸钱于田畔,谓之挂地头钱,取麻谷置于庭间并门侧,至晚送于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