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病例常理——花柳病_Hua Liu Bing.docxVIP

感染科病例常理——花柳病_Hua Liu Bing.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花柳病_Hua Liu Bing 一 概述 花柳病,中医病名,是以排尿困难,尿频尿痛,茎端流出米泔样浊物为主要表现的梅毒。又称杨梅疮,霉疮,广疮,天柳病,卖疮,大疮等。 二 病因病机 花柳病多由性乱而使淫秽疫毒之邪入侵,流窜皮肉筋骨、脏腑经络,甚至侵害脑系。淫秽疫毒,可与湿热、风邪杂合致病。传播方式主要是精化传染(直接传染),间有气化传染(间接传染)和胎中染毒。 三 临床表现 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常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骨骼及眼部等多器官组织的病变。邪之初染,疫毒结于阴器及肛门等处,发为疳疮后疫毒内侵,伤及骨髓、关窍、脏腑,变化多端,证候简单。 四 鉴别诊断 1.玫瑰糠疹 皮损为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斑,其长轴与皮纹平行,附有糠状鳞屑,常可见较大母斑,自觉瘙痒,淋巴结无肿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2.软下疳 病原菌为杜克雷嗜血杆菌,埋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基底松软,溃疡较深,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痛苦猛烈,常多发。 3.药物性皮炎 有用药史,埋伏期24小时至数日,局部红斑、水疱、糜烂、渗水,自觉灼热瘙痒。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4.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初起为炎症性丘疹,痛苦且有淋巴结肿大,化脓黏连,形成窦道。 五 辨证施治 治疗以驱邪为主,兼顾扶正,使邪毒去,元气充,而奏效果。本病的治疗,应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药治疗为辅,在抗生素中,以青霉素为主,宜足量,连续用药,务必彻底。 1.内治法 (1)肝经湿热证候:外生殖器及肛门或乳房等处有单个质坚韧丘疹,四周掀肿,患处灼热,腹股沟部有杏核或鸡卵大,色白坚硬之肿块,或消失胸腹、腰、四肢屈侧及颈部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伴口苦纳呆,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肝解毒,利湿化斑。主方: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牡丹皮、赤芍。 (2)痰瘀互结证候:疳疮色呈紫红,四周坚硬突起,或横痃质坚韧,或杨梅结呈紫色结节,或腹硬如砖,肝脾肿大;舌淡紫或黯,苔腻或滑润,脉滑或细涩。治则:祛瘀解毒,化痰散结。主方:二陈汤合消瘰丸。酌加土茯苓、桃仁、红花、夏枯草。 (3)脾虚湿蕴证候:疳疮破溃,疮面淡润,或结毒遍生,皮色褐暗,或皮肤水疱,滋流黄水,或腐肉败脱,久不收口;伴筋骨酸痛,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肢倦体重;舌胖润,苔腻,脉滑或濡。治则:健脾化湿,解毒祛浊。主方:芎归二术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候:病程日久,结毒溃面肉芽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伴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怔仲,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则:补气益血,扶正固本。主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候:病程日久,低热不退,皮肤干燥,溃面干枯,久不收口,发枯脱落;伴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舌红,苔少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治则:益气养阴,补肾填精。主方:生脉散合大补阴丸。酌加土茯苓、地骨皮、菊花、银柴胡。 骨髓痨者,加服地黄饮子。 (6)疫毒留滞证候:病发于感染梅毒后10周左右。初起有发热、头痛、骨节酸痛,咽喉痛苦等症状,2~3天后全身症状渐消,而消失皮疹,形态各异,有如杨梅疹;有如翻花杨梅;有如杨梅豆;有如杨梅斑。皮损常见于胸部,次见于腰腹、四肢屈侧、颜面及颈部,终发于手部。无痛痒或微有痛痒。不经治疗可在1~2个月后自趋好转,但数月,数年后可转为晚期梅毒。治则:祛风散血、解毒清火。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方药:黄连、黄芩、黄柏、山栀。 表证明显加双花、连翘;皮疹消失加生地、马齿苋;热重加水牛角、大黄。 (7)秽疮结毒证候:病发于梅毒后期。部位不限,随处可发,或为肌肤,或为脏腑。病情凶险,危及生命。生于肌肤者,结毒肿凸,小如豌豆,大如胡桃,但无痛苦。慢慢破溃,疮口凹陷,边缘整齐,腐臭不堪,缠绵不愈;发于巅顶,可致颅顶塌陷;发于口鼻者,可致鼻塌唇缺;发于眼喉,可致眼盲喉破;发于骨节者,损筋伤骨,屈伸不利,拘急不展。治则:凉血解毒、化瘀散结。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味。方药:公英、双花、野菊花、地丁、天葵。加蟾酥、大黄、犀角。 (8)小儿遗毒证候:一般发于小儿诞生后3周至3月之间。婴儿消瘦,肌肤干枯,貌似老人。口角消失放射性皲裂,愈后结疤,手掌足底可有光亮斑片及大水疱;臀部皮肤剥脱,形成烂斑,鼻孔肿胀,有脓血性鼻涕,致婴儿呼吸、吮乳皆感困难,甚者可致鼻骨塌陷,膝关节及踝关节四周可发生肿胀和剧痛,从而引起四肢不能运动。治则:清血解毒,活血祛风。主方:升麻解毒汤加味。方药:升麻、鲜皂角刺、土茯苓。加苍术,陈皮,马齿苋,黄柏。 2.外治法 (1)皮肤掀红、烂斑时,外扑鹅黄散、结毒灵药。 (2)横痃、杨梅结毒未溃时,选用冲和膏,

文档评论(0)

130****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