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兔》:一款缺少“诚意”的产品.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兔》:一款缺少“诚意”的产品 PAGE 1 《音兔》:一款缺少“诚意”的产品 本篇是对“音兔”的整体交互和体验测评,一通使用下来,整体感觉时,这是一款缺少“诚意”的产品。 作为BAT中的巨头,发布的产品必然会引起广大用户的关注。近期,腾讯上线了一款音乐短视频应用“音兔”。目前该App只在苹果应用市场上线,安卓市场暂无相关产品信息,首先来看一下APP Store上的截图简介。 (AppStore介绍) 产品上线相对静悄悄,网上的相关报道也是寥寥,只是在36kr上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背靠腾讯音乐的“音兔”短视频,能用版权优势制衡抖音吗?》,文章核心信息包括: “音兔”应该属于TME推出的音乐短视频应用; 背靠TME的音兔的优势在于,前者拥有8亿的用户,以及无数的优质音乐版权; 最重要的,制衡抖音。 毕竟不是专业的PM,对产品背景的探究到此为止,言归正传。尽管已经很久没有写竞品调研报告了,但是作为近期将短视频应用作为研究重点的笔者而言,还是不能错过新产品的尝鲜。本篇是对“音兔”的整体交互和体验测评,一通使用下来,整体感觉时,这是一款缺少“诚意”的产品。 话不多说,开始正文。 信息架构 按照传统,先上图看一下产品的架构,一目了然。 (音兔信息架构) 从图上可以看到,整个产品的架构相对比较轻量化,还没有向市场上流行的短视频产品那样大体量化,无论是架构还是里面的内容都相对简洁甚至简陋。尽管定义是音乐短视频,主要是制作音乐相关的视频大片的,即更加细分了场景,但是这种设计现在看来仍旧有些简陋。 1. 登录页 (登录页) 打开应用后,首先进入登录页,需要用户登录后才能看到内部的内容。这样的逻辑和正常的进入后优先展示推荐瀑布流内容的短视频产品差异很大,从启动阶段就没有按照“正统”短视频的方式来处理,通过推荐优质的内容来留住用户,而是需要用户首先登录。可见账号的优先级高于推荐内容,或者说…没有推荐内容(后面证实了这种猜测)。 页面仅保留微信和QQ登录入口,没有当前通用的手机号注册,这样的方式一来可以降低用户流失,同时能够快速聚集大量种子用户;况且对于“音兔”而言,这两个入口都是自家产品,使用起来也更加轻松惬意。但是值得推敲的是,既然是主打音乐短视频,为什么不露出QQ音乐账号的登录入口?背后的可能是passport之间的互通问题,但是对于用户而言,这种登录方式略显普通。 值得推荐的是,在用户退出账号后,再次启动APP时,登录页会气泡提示用户上次登录方式,与美拍的历史账号功能类似,微交互体验较好。 (登录提示) 2. 首页 首页也是用户主页,包括用户信息、设置、作品和发布器四部分。 (首页) 首次进入后直接就是一个用户个人主页页面,从而坚定了没有做推荐流的猜测。 头像部分不支持点击,仅做展示,所以在列表上滑时头像会收起到左上角以节省空间;作品列表为空时,页面看起来及其简陋,更多的留白区域会让用户感到略有不适,当然可以刺激用户去发布内容,此时底部的发布器和提示是用户视觉焦点直接锁定的位置;(但是已经被培养成立即可以看到感兴趣内容的用户而言,此类性冷淡风格的大片留白页面真的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直观感觉是自己的页面崩溃了或者断网了吧?) 当作品集有内容时,内容以瀑布流形式展示,静态方图缩略图。此时页面底部有带有透明度变化的白色蒙层遮挡。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直观感受是这种模糊过渡的视觉风格有些过时,或者说,不精致。 设置页点击后进入二级页,页面内容相对简单,没有更高级功能入口露出,也没有推送更多功能。 (设置页) 3. 发布器 描述里的三点核心功能都是在发布器中,即智能照片分组、智能匹配背景音乐、智能匹配转场特效三大核心功能。发布器但是在首次进入的时候,仍旧展开的普通的图片选择页面,用户手动点击右上角的“切换相册”tab后才会出现智能分组的浮层,整体页面效果略显混乱。 从页面上能够看出来,系统似乎对于照片的识别度较低,除了显著的页面内容,照片的识别率并不是很高,分组依据无法判断;对于照片过多的情况,分类组的右侧始终显示“正在智能识别…”,再无其他提示,页面长时间处于图片筛选和识别过程,缺少必要的人性化提示;相对准确的分组是根据应用分类的分组,直接匹配系统相册内容,换个马甲展示出来。 (图片选择页) 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发布页,会请求地理位置权限(很疑惑为啥不首次启动的时候就请求,难道是害怕吓到用户?)请求权限后会进入一个新的图片选择页面,这时露出的应该才是描述里所说的“智能照片分组”功能页面,进入后还是常规的识别过程,识别过程仍然需要等待时间较长,中间没有更多提示说明,好在这个过程只需要一次,下次启动后可以快速调起使用。页面底部的常驻发布器添加了文案说明,功能上与

文档评论(0)

177****89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