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明清经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经济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的关税达185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 A.纺织产品拥有一定的海外市场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的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外贸发展 2.(2019·湖北黄冈质检)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商帮推动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 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3.(2019·湖北武汉联考)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这表明明朝(  ) A.商人在法律上仍受歧视 B.农民的生活已相对富足 C.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 D.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 4.(2019·天津一中月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5.(2019·河北邢台月考)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是倭寇来袭的根本原因 B.间接助长了倭寇的势力 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 D.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贫困 6.(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政策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中西政策差异影响了双方的发展方向 7.(2018·重庆三模)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劳动力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D.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8.(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这表明当时(  )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 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 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 9.(2019·四川绵阳诊断)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10.(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11.(2019·山西大学附中9月诊断)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表明(  )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传统农业不断发展趋势 C.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2.(2019·湖北四地七校高三10月联考)1581年,明朝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雍正帝时,则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增加了政府收入 B.人民负担的减轻

文档评论(0)

156****0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