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PAGE / NUMPAGES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 10-13 题。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父公林,字幼春,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徙封陵阳侯。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不远千里。初,林从世祖讨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小而共寒苦。及林卒,鸿当袭封注,上书让国于盛,不报。既葬,乃挂縗绖于冢庐而逃去,留书与盛曰:“鸿贪经书,不管恩德,弱而随师,生不奉养,死不饭唅,皇天先祖,其实不祐助,身被重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如遂不瘳,永归沟壑。”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好,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予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堪称智乎?”鸿感悟,垂涕惋惜,乃还就国,开门教授。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显宗甚贤之。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拜侍中。
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恩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和帝即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蚀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六年,鸿薨,赐赠有加常礼。
(节选自《后汉书》,有修改)
【注】袭封,后代承袭长辈受封的爵位。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蚀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蚀/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C.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蚀/上封事/书奏十余日
/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D.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蚀上封/事书奏/十余日
/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縗绖”,在古代縗和绖就是丧带和丧服,“縗”“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后也逐渐引申为服丧。
B. “茅土”,古分封贵爵时,用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土,包以白茅而授之,后以此指贵爵的封爵。
C.“就国”,在古代当一个人遇到君主的分封封立而获取国土领地后,
这个人前去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D.“薨”,诸侯或后妃死曰“薨”,天子死曰“崩”,医生死曰“不
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丁鸿聪颖勤苦,修业千锤百炼。丁鸿从师学习,三年便理解了章句,擅长争辩诘难;担当都讲此后,还持续进修,不远千里修业,精神难得。
.丁鸿对弟善慈,称病辞爵让国。在父亲死后,丁鸿假托求医,放弃世袭封爵,推让爵国给丁盛,友人鲍骏盛赞其有伯夷、吴札的让国之风。
C.丁鸿才学过人,广受赞叹尊崇。在研究经学方面,与之论难的诸儒叹服
他,丁鸿深得鲍骏、显宗、肃宗等人欣赏;教授学徒,影响较深远。
D.丁鸿渐居要职,深得皇帝相信。显宗召见丁鸿,礼遇拜官;肃宗恩赐丁
鸿并提携他为少府;和帝更是任用丁鸿为太常、司徒、太尉等要职。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好,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
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
【参照译文】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父亲丁林,字幼春,被封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此后改封为陵阳侯。丁鸿十三岁时,随从桓荣学习《欧阳尚书》,三年理解了章句,擅长争辩诘难(争辩焦点问题),担当都讲,于是发奋进修,穿上布衣,挑着行李,不远千里修业。开初,丁林跟从世祖讨伐,丁鸿与弟弟丁盛居住在一起,丁鸿垂怜丁盛幼小而和弟弟一起过着贫穷贫苦的生活。等到丁林死后,丁鸿应世袭受封,上书欲让国给丁盛,没有获取回批。已葬父亲,丁鸿于是挂孝服于庐墓而溜走了,留信给丁盛道:“我贪读经书,不管恩德,年少就随师学习,生不奉养父亲母亲,死不可以尽孝道,皇天先祖,其实不保佑帮助,我身受重病,不堪封爵。上次上书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放置没有回批,时间逼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追求良医。假如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丁鸿开初与九江人鲍骏一起服侍桓荣,两人特别友好相待,等到丁鸿逃离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