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羁
蝿羂
肆蒇
蒄衿
莂螀
蒁袂
袅蚈
薄莁
袃蚃
罿螃
袈蚅
蚄虿
羀节
蚁蚃
蚇袆
螄芁
莁袁
腿薃
莆膈
袄蕿
螂蒁
袀蒃
葿荿
袄螈
膂芄
芈蒃
膇芆
羄莀
薃袃
羀莃
羆薇
肄蚈
蚀蒂
蒈芃
螅螈
膃膀
肁PAGE
PAGE5
精选文档
PAGE
孟、仲、季与四时的表达
常有人问:孟春、仲夏等称呼是按公历仍是农历区分的?总有人以公历月份区分孟、仲、季。甚至有人在讲到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误将三春解说为:孟春、季春、仲春。这些在古代文籍中十分常有的词语,现代人却常常因为不明所指而混杂和误用。所以,我们有必需认识孟、仲、季与四时的有关表达。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端,如季军。后孟、仲、季引申表示每季月份的次序,先人按农历(即农历)分一年为四时,每季三个月,总合十二个月,把孟仲季与
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当,“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
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自然,它们都是就农历即农历而言的。下边分别对孟仲季及其四时的表达作以简要阐述。
四时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尔雅·释天》解说为“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意为春天时万物复苏,开始生长。《说文》曰:“春者,为言蠢也,万物蠢但是生。”春亦
称“三春”、“九春”,如:“三春之季,孟夏之处”(汉·班固《终南山赋》),有时也称“青春”、“芳春”、“阳春”等。“三春”同时也是孟春、仲春、季春的合称,此中孟春为春天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如文件所载:
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南朝宋·鲍照《代堂上歌行》 )
古者天子,孟春论吏之品德。 (汉·戴德《大戴礼记》 )
孟春亦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献春、首春、首岁、初岁、开岁、
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初学记》)。称为“孟陬”是因为先人以为此时“日月会于陬訾”,《礼记》孔颖达《疏》曰:“陬訾是亥次之号,月半雨水之时,日在营室十四度,营室号陬訾。”且“孟春之时,日在营室。”故亦称“陬月”。因为孟春是一年的开始之月,故又有“初月”、“开岁”、“初春”之称,如南朝·梁元帝《四时纂
要》曰:“孟春曰初春”。此外还有“柳月”、“春孟”(犹孟春)、“端月”之称(避秦始皇讳而改“正”为“端”,亦称“端春”)。
仲春,春天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比如:
仲春之月,天子献羔开冰。 (《礼记·月令》)
民失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楚辞·九章·哀郢)》
“二月仲春,亦曰仲阳。”(《初学记》)仲春又称“杏春”,缘于二月杏花绽放,有红杏闹春之说。在一些文籍中仲春又称“花月”、“如月”等,“二月为如”(《尔雅·释天》),清·郝懿行《疏》:“如者,跟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季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如:
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 (汉·梁鸿《适吴诗》)
季春三月,丰隆乃出,将其雨也。(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
后代依据三月桃花绽放的季节特色,也称其为“桃月”,如:“昭阳桃花月,罗绮自相
亲。”(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别的,季春又称“晚春、暮春、末春”(梁元帝《纂要》),如:
暮春节气,落英绚丽。(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于是迎夏之首,末春之垂。 (汉·崔骃《大将军临洛观赋》 )
夏,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初学记》曰:“夏为朱明,亦为长嬴、朱夏、炎夏、三夏、九夏。”诗人在作诗经常用这些别称来取代“夏天”,如曹植《槐赋》:“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孟夏为夏天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如: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楚辞·九章·怀沙》)
孟夏又称“首夏”、“维夏”(梁元帝《纂要》),如《诗经·豳风·七月》“四月维夏”。同时还有“夏首”、“初夏”、“槐月”、“梅月”、“梅夏”、“麦月”、“清和”
等称,如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称麦月是因该月麦子成熟,据《礼记·月令》载:“孟夏之月,麦秋至。”故又称“麦秋”、“麦候”。有时也称“乏月”,是所以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太平御览》),有困倦之意。
仲夏,夏天之中,即农历五月。如: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尚书·尧典》)
山虞以仲夏斩阴木。(《周礼·地官· 山虞》)
五月也称“蒲月”,是因五月端中午,先人为辟邪,在门口挂菖蒲。又因该月榴花绽放,
故称“榴月”,如“五月榴花照眼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