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
2018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市植保站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8年我市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玉米螟为偏轻发生;玉米蚜虫、蓟马在喇叭口期中等偏重发生;玉米红蜘蛛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双斑萤叶甲中等发生;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沿河下湿地偏重发生;玉米茎腐病中等发生;玉米丝黑穗、瘤黑粉病偏轻发生;玉米大(小)斑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9%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9%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面积。
二、防控策略
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选用抗病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实施秸秆还田、种子处理和地下害虫等防治技术,通过黄(蓝)板、性诱剂和黑光灯等测报手段,控制二代粘虫、蚜虫和蓟马等虫害的发生,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我市属于我省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二代粘虫、玉米螟、红蜘蛛、双斑萤叶甲、地下害虫、蓟马、茎腐病,兼顾丝黑穗、瘤黑粉病。要根据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明确主攻对象,统筹兼顾,进行混合用药,综合防治。播种期做好药剂拌种,预防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地下害虫发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控二代粘虫、地下害虫、蓟马、玉米螟、红蜘蛛、双斑萤叶甲等;灌浆期前后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大(小)斑病和茎基腐病。
1.玉米大(小)斑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施代森铵水剂、戊唑·嘧菌酯悬浮剂、吡唑醚菊酯、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和农用链霉素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2.地下害虫:利用噻虫嗪、溴氰虫酰胺、辛硫磷乳油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土壤及肥料处理,播种前选用辛拌磷颗粒或丙溴磷菌虫颗粒剂拌种,堆闷后播种。播前浅耕时随犁施入垄沟,或随撒随犁施于土壤中;通过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虫源。
3.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种菌唑、灭菌唑、三唑醇、福美双、多菌灵和克菌丹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
4.二代粘虫:用黑光灯、杨树枝把、糖醋液诱杀成虫;谷草把诱杀卵;消灭3龄前幼虫,可用灭幼脲、辛硫磷乳油、菊酯类农药喷雾。
5.红蜘蛛: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消灭早期栖息场所。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阿维菌素等喷雾或合理混配喷施,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背面,田边地头的杂草也要一同喷洒;加入尿素水、展着剂等可起到恢复叶片、提高防效的作用。
6.双斑萤叶甲:及时铲除田间、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用菊酯类农药全面喷洒玉米植株和田边地头的杂草。
7.玉米蚜虫、蓟马: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阿维菌素、菊酯类等药剂。
8.棉铃虫:可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糖醋液诱杀,谷草把、杨树枝把诱杀粘虫卵和成虫。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地下害虫、二代粘虫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菊酯类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五)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中后期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病虫。推广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飞防技术,提升中后期防控作业能力。
附件2:
2018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市植保站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8年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双斑萤叶甲、豆芫菁、病毒病中等发生,晚疫病呈偏重发生趋势。为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占防控总面积的39%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二、防控对象
根据马铃薯种植区重大病虫发生种类与特点,确定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环腐病、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为重点防控对象,兼顾疮痂病、青枯病、豆芫菁等病虫的防控。
三、防控策略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