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1).docVIP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1).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四单元 10《马诗》难点名称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味古诗中表达作者的志向。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通过写马来表达作者的远大抱负,品味咏物诗的写法与特点。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内容。 2.通过结合诗人生平事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关于马的古诗,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能背一首关于马的古诗。今天再来学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都会骑着战马奋勇杀敌。今天我们学习的《马诗》就是古时候的战马。诗的作者李贺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是远近闻名的诗人,是个神童。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交流互相纠正。 3指名读。重点纠正“燕,钩,踏”的读音。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3.生汇报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4.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四、李贺生平 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看幻灯) 4.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四、总结结构. 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2.师:李贺就是在写马吗?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

文档评论(0)

曈夏伊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学设计、课件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