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
? ?
?
?
?
?
?
?
?
? ? ?
?
?
?
?
?
学术期刊不仅是思想的载体、传播知识与价值的平台,更应该是一个社会理性而冷静的头脑,体现客观、科学、公允的良心。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不是在其原本职能之外多承担的另一份职责,而是其自身原本就拥有的使命。这正如阿玛蒂亚·森所著《以自由看待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样:自由从来就不是作为发展后的结果而存在的,其本身就构成了发展的内容。我以为,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通过编辑者包括评价体系、技术手段在内的价值导向和偏好,作者的学术价值取向和责任感等因素共同展现出来并影响、引导着社会。
首先,学术期刊应该以高贵而正直的文化力量影响社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不能直接改变社会,却能改变人,而人则能改变社会。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刊物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它是思想者创造思想、展示思想、传播思想、探寻真理的学术平台。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文化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有文化价值感和责任感的人维系着学术期刊的运行,决定着学术期刊的质量。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道出的也正是学者抑或读书人似乎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我们可以不得不暂时承受商业社会肆无忌惮的功利,我们甚至可以不得不暂时接受浮躁文化的横流,但是我们绝不能长久地放任学术文化的功利与浮躁。因为,当一个民族的学术和做学术的人也都放弃对文化的高贵和高贵文化的坚守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文化与学术本身,更有社会的正义与良知。
其次,学术期刊应该以其科学、客观、公允的学术品格引领社会。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学术期刊所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学术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和编辑者的个人职业操守与信仰。但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社会相关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内在导向。有怎样的制度安排,就会有怎样的人的选择行为。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群体的选择行为是制度和制度环境的产物,而非简单的个人理性和良知的结果。所以,制度的文明既决定了社会选择的文明,又决定了社会人的选择的文明,更决定了学术期刊的道德品格。当学术期刊被附加上额外的“工具意义”的功能时,比如成为评定职称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或获取学术荣誉不可或缺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并且这一切又都被我们的社会给制度化了,那么“工具意义”制度上的强化作用和现实上的功利取向,既可能会折损学术和学术期刊的道德品质,也可能会消磨学术和学术期刊的科学的属性、客观的本性和公允的道德性。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更好更多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研究的真正目的不是创造数量。同理,学术论文转引的真正意义也不在于转引率高低本身。在这方面,问题有可能并非简单存在于评价体系自身,而是人们如何去使用既有的评价体系。如果一个社会以唯GDP导向来评价社会发展成就与水平,那么它无疑会带来以更多的资源财富的消耗来创造财富的恶性循环。以学术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学者学术贡献的“学术GDP”做法,不仅会丧失学术所固有的严谨,还会使我们的社会失去学者的尊严和学术的崇高。
最后,学术期刊应该以学术的规范、包容的胸怀和学者的良知引导社会。学术规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由道德决定的制度约束问题。但说到底,真正能够约束人的选择行为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定制度并又在制度框架中生活的人。由于制度具有先天的不可完善性,所以人的投机主义行为既可以利用制度违反制度,又可以堂而皇之地钻制度的空子。因此对学术规范的坚守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坚守。从根本上说不是浮躁的社会塑造浮躁的人,而是浮躁的人塑造了浮躁的社会。有人说,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又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借用这个逻辑,我们可以说,有什么样品格的学术期刊,就有可能在相当大程度上造就具有什么样品格的学者群体。一个好的学术期刊应该是培育、缔造真正学者的坚实的大地,产生优秀思想家的自由的天空。
尽管学术期刊具有专业属性,但无论如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史学研究的看重,是对现代与未来的一份责任的坚守。有时我们在前行中屡犯错误,往往不完全是由于我们缺乏知识和智慧,而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或忘却了历史。一个民族能向后看多远,就能向前走多远。
对研究方法的兼容并蓄,是对学术自身规律的遵守,也是学术理应具有的胸怀。研究方法上的学科借鉴,甚至交叉学科领域中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使用都是一种学术的拓展与进步。但若以某一种研究方法为时尚并排挤其他研究方法,则是狭隘而又缺乏智慧的。研究方法就是方法,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这正如数学对于数学家来说是内容,而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只是工具一样。如果一篇学术论文除去了公式和对公式的推导,少有或没有思想的震撼与启迪,我们真的很难称其为学术。有些学科研究方法论上的“买椟还珠”,与其说是学者的悲哀,不如说是学术和我们社会的悲哀。
我们的社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