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现阶段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迅速,从国际成交量排名看,中国期货交易的整体规模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全球30家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增速排名上看,中国大陆地区期货交易的发展趋势依然非常迅猛;从交易品种看,涉及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多个品种;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看,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涉及行业不断增加、从大型公司不断向中小型公司扩展。
为了对中国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特征进行分析,本书选择2007~2009年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规模特征、偿债能力、成长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 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对2007~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进行整理,行业分布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对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分类
单位:家,%
行业分类
全样本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公司数量
占比
公司数量
占比
公司数量
占比
公司数量
占比
A. 农、林、牧、渔业
7
4.05
0
0
3
4.69
4
3.92
B. 采掘业
14
6.31
3
5.36
6
9.38
5
4.90
C. 制造业
C0 食品、饮料
9
1.35
1
1.79
2
3.13
6
5.88
C1 纺织、服装、皮毛
6
2.70
1
1.79
1
1.56
4
3.92
C2 木材、家具
0
0
0
0
0
0
0
0
C3 造纸、印刷
6
2.70
2
3.57
2
3.13
2
1.96
C4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
11
4.95
2
3.57
4
6.25
5
4.90
C5 电子
15
6.76
4
7.14
3
4.69
8
7.84
C6 金属、非金属
36
16.22
13
23.21
10
15.63
13
12.75
C7 机械、设备、仪表
34
15.32
6
10.71
11
17.19
17
16.67
C8 医药、生物制药
4
1.80
1
1.79
2
3.13
1
0.98
C9 其他制造业
6
2.70
1
1.79
1
1.56
4
3.92
D.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
5.41
4
7.14
4
6.25
4
3.92
E. 建筑业
4
1.80
1
1.79
2
3.13
1
0.98
F. 交通运输、仓储业
20
9.01
7
12.5
6
9.38
7
6.86
G. 信息技术业
15
6.76
5
8.93
2
3.13
8
7.84
H.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12
5.41
3
5.36
4
6.25
5
4.90
J. 房地产业
5
2.25
2
3.57
0
0.00
3
2.94
K. 社会服务业
0
0
0
0
0
0
0
0
L. 传播与文化产业
0
0
0
0
0
0
0
0
M. 综合类
6
2.70
0
0
1
1.56
5
4.90
合计
222
100
56
100
64
100
102
100
表4-1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对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分类
表4-1显示,2007~2009年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涵盖了除木材、家具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金属、非金属制造业中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最多,达到36家,占全部样本的16.22%;其次是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分别有34家和20家,分别占全部样本的15.32%和9.01%。从各年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上市公司来看,从2007年到2009年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非金融上市公司逐年增加,2007年只有56家,2008年增长到64家,2009年猛增到102家,几乎相当于2007年的2倍。从各年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来看,2007年,排在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金属、非金属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分别占当年样本的23.21%、12.5%和10.71%;2008年,排在前三名的行业与2007年基本相同,但是排列顺序稍有变化,第一名为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金属、非金属制造业退居第二名,采掘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并列第三,分别占当年样本的17.19%、15.63%和9.38%;2009年,排在前三名的行业与2007年和2008年基本相同,分别为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金属、非金属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其中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数目从2008年的11家增长到2009年的17家,占当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越南海洋产业研究.docx
- 粤澳服务业合作关系发展研究.docx
- 粤澳自贸区合作进展、问题与趋势.docx
- 粤港澳专业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研究.docx
- 粤港服务业合作的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本文系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课题香港产业转移、就业结构与社会稳定、广东省经贸委深化粤港服务业合作研究、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基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效益分析.docx
- 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x
- 粤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研究.docx
- 粤港展览行业合作与发展研究.docx
- 云南参与一带一路的规划与实施.docx
- 云南金融发展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