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pptx

骨质疏松症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质疏松症基层合理用药指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表现,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1)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 骨密度通常用T值表示,T值=(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健康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健康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对于绝经后女性、年龄≥50岁的男性,骨密度T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个标准差及以内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低骨量);降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基于DXA测量的中轴骨(1~4腰椎、股骨颈或全髋)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T值降低≥2.5个标准差。 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50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断建议用同种族的Z值表示,Z值=(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的标准差。Z值降低≥2.0个标准差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2)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 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T值-1.0),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需与内分泌代谢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和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鉴别。;;;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强调在充足钙与维生素D营养补充的基础上,钙和维生素D的使用应贯穿于整个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与抑制骨吸收药和促进骨形成药合用可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风险。;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异常活跃会引起骨量丢失过多,从而导致骨折风险。抑制骨吸收药通过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或减少破骨细胞活性来抑制骨吸收,对于快速骨丢失的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使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抑制骨吸收药主要有双磷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和利塞膦酸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如雷洛昔酚,以及降钙素如鲑降钙素和依降钙素等,它们对预防和或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骨骼结构和骨密度。当骨形成的量或速度低于骨吸收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特立帕肽能促进成骨祖细胞增生分化,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延长成骨作用时间,促进衬里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及刺激成骨细胞产生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发挥其骨合成效应,在促进骨形成方面有明确的疗效。;该类药物能减慢骨重建,兼具抑制骨吸收和刺激成骨细胞生长作用,如锶盐雷奈酸锶和异黄酮衍生物依普黄酮。;对低中度骨折风险者,如相对年轻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水平较低但无骨折史的患者,首选口服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治疗。 对口服不能耐受、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如多发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骨密度水平极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剂如唑来膦酸、特立帕肽治疗。 对于仅存在椎体骨折高风险,而髋部和非椎体骨折风险不高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如雷洛昔芬治疗。 新发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治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应个体化,所有治疗应至少持续1年,建议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口服双膦酸盐治疗5年,疗程结束后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如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特立帕肽疗程为18~24个月,降钙素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1.药品分类:骨营养补充药。 2.用药目的:用于提高骨密度。 3.禁忌证:禁用于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过敏、高钙血症、有维生素D中毒征象者。 4.不良反应及处理:小剂量单独使用(1.0μg/d)一般无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用药或与钙剂合用可能会引起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建议定期检查患者血钙和尿钙水平。 5.剂型和规格:片剂、胶囊、软胶囊,0.25μg/片或0.25μg/粒、0.5μg/片或0.5μg/粒;滴剂,20ml∶40μg。;6.用法和用量:成人0.5μg/d,口服。妊娠期妇女不宜使用。 7.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经小肠吸收后在肝内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转化后的1,25?(OH)2D3在血中达峰时间出现于用药后8~12h,血浆清除半衰期为17.6h。 8.药物相互作用:与钙剂合用可能会引起血钙升高

文档评论(0)

行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提供各行业精品文档,欢迎选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