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x

“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因呼吸系统感染引发的病症最为多见,由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包括急慢性咽炎和鼻炎等。 可见鼻塞、流涕、咽干、咽痛、咳嗽,易感人群普遍,且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中医药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特点,研究显示中药可以抑制病原体,预防呼吸道感染或减轻症状,为保护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医药预防医学的精髓———“治未病”理论是中医药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养生思想,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中,“治未病”的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的记载说明了疾病发病会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此阶段,邪气未盛,病亦未成,正是预防的最佳时机。 中医药有丰富的“治未病”手段,其中“茶饮”是最为简便,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的方式之一。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贵在茶也,上通天镜,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为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减轻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症状、降低今年秋冬季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叠加的风险、减少秋冬季疫情防控的压力和成本,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张伯礼院士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及武汉疫情防控经验,结合四时邪气和儿童体质特点,根据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化裁“清感饮”系列制剂,并经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进行临床验证。 “清感饮”系列制剂,主要包括“清感春饮”“清感夏饮”“清感秋饮”“清感冬饮”“清感童饮”。;“清感饮”系列制剂是张伯礼院士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及疫情防控经验拟定,经前期临床研究及同行专家多次讨论,“清感饮”系列制剂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均有较好的疗效。 “清感饮”系??制剂具有清咽润喉,疏风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咽干舌燥证。也有预防季节性流感的作用。;本共识推荐了“清感饮”系列制剂临床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适宜病症、介入时机、用法、用量、疗程、合并用药等,并说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本共识适用于临床中医师、西医师和全科医师,用于指导成人和儿童合理使用“清感饮”系列制剂防治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清感饮”系列制剂组成 1 清感春饮药物成分:炒牛蒡子、射干、连翘、桔梗、赤芍、茉莉花茶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春季。 2 清感夏饮药物成分:广藿香、薄荷、炒牛蒡子、射干、桔梗、绿茶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夏季。 3 清感秋饮药物成分:北沙参、桑叶、炒牛蒡子、射干、桔梗、菊花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秋季。 4 清感冬饮药物成分:黄芪、虎杖、炒牛蒡子、射干、桔梗、红茶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每年冬季。 5 清感童饮药物成分:炒牛蒡子、炒薏苡仁、连翘、桔梗、赤芍、菊花等。防治建议使用时间:四季均可使用。;药理学 “清感饮”系列制剂可明显减轻急性咽炎大鼠咽部组织肿胀及充血情况,抑制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增多,增加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降低白介素-1β(IL-1β) 含量的升高;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单核细胞(THP-1)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κBα、白介素-6(IL-6)和IL-1β 释放;抑制TNF-α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提示“清感饮”系列制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显著的抗炎活性。;适应症 适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咽痛、咽干、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预防普通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咽炎、鼻炎等外感风热病症,春季宜饮用“清感春饮”、夏季宜饮用“清感夏饮”、秋季宜饮用“清感秋饮”、冬季宜饮用“清感冬饮”、儿童宜饮用“清感童饮”。;中医辨证论治 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上火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7 年)制定。 1)主症:咽痛,咽干,咳嗽。 2)次症:面红,牙龈肿痛,大便干,小便短赤。 3)体征检查:咽黏膜充血、鲜红或深红,咽黏膜肿胀。 4)舌象:舌红,苔黄。 证候确定:主症、体征必备、兼次症中具备至少2 项,参照舌象即可诊断。;中医辨证论治 1 外感风邪,湿浊内蕴证症见:咳嗽,痰黄或白,咽痒,咽喉不利,乏力,身有微热或无热,舌色淡红或偏红,苔黄。制剂:清感春饮。 2 暑热犯表证症见:咳嗽,咽干或咽痛、痰黄;或发热、眼干、口渴,舌淡红或偏红,苔腻。制剂:清感夏饮。 3 风燥袭肺证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咽痛,音哑,口鼻干燥,身有微热或不热,舌淡红或偏红少津,苔薄白而干。制剂:清感秋饮。 4

文档评论(0)

行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提供各行业精品文档,欢迎选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