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优秀导学案
一、正字音①烧沸()②脂膏()③慰藉()二、记字形1、蜡jùj365;形2、耕yún纷yúnyúnyún众生3、怒y335;ng怂y335;ngy335;ng跃三、辨词义1壮丽·绚丽(1)东方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灿灿的光辉,照耀着祖国的山河。(2)这幅反映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工业生产的油画,色彩十分。2毁坏·破坏(1)我们不但善于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一场台风过去,小村庄被得片瓦无存。答案一、①fèi②gāo③jiè二、1.炬矩2.耘纭芸芸3.涌恿踊三、1.(1)壮丽(2)绚丽【辨析】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美丽好看的意思。“壮丽”侧重在雄壮,多形容富于气势的美;“绚丽”侧重在灿烂,多形容富于光彩的美。“壮丽”可用于山河、建筑、诗文、事业等;“绚丽”多用于景物、服装、人生等。“壮丽”常与“雄伟”“辉煌”“巍峨”等词连用;“绚丽”常与“多彩”“缤纷”“夺目”等词连用。2.(1)破坏(2)毁坏【辨析】两者都是动词,都有弄坏的意思。破坏”一般是主观上有意识的行为;“毁坏”不一定是有意识的,还有可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毁坏”指毁灭性地弄坏;“破坏”一般指比较严重的弄坏。“破坏”可用于具体或抽象的事物,适用范围很大;“毁坏”多用于具体的事物,适用范围较小。问题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声声号角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问题2:如何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对“力”的赞美?答案:诗人从景物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是这首诗歌思想意义之所在,具有丰富的内涵。“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既表示宇宙是不断运动、不断更新的,又表示人生是不断奋斗、不断向上的。诗人还认为在宇宙的运动与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始终贯串着、体现着、磅礴着“力”,于是在由大海奔腾的洪涛引出对宇宙与人生的感悟之后,随即发出 了“力哟!力哟!”这高亢的呼叫。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精彩总结,“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写出大海白云的景象和洪涛浪滚的声音,可是诗人意犹未尽,最终还高喊“力的律吕哟”。这是说:无论绘画、舞蹈、音乐与诗歌,都贯串着、体现着“力的律吕”——力的节奏与音调,正如宇宙与人生都贯串着、体现着“力”一样。问题3:《红烛》这首诗的抒情脉络是怎样的?答案:本诗共九节。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显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可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宗旨。本诗把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求索的过程和结果。问题4:对红烛的自焚,诗人显然困惑不解:“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有没有解开?答案:对一个受到五四文明熏陶的现代人而言,产生这样的困惑不足为奇:自我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在自我毁灭中去实现呢?个体的独立意义究竟在哪里?以至于诗人穷追不舍:“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这似乎暗示,个体的命运又取决于某种外来的力量。那么,自焚不就是某种悲剧性的被迫行为吗?可见,在现代意识的哺育下,诗人的困惑是深刻的、前无古人的。当然,人毕竟生活在“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是诗人的胎教,也将在实际创作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感情,部分决定着他们思考的方向,于是,闻一多在思考中认可了红烛自焚的现实:“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困惑暂时得到了解决,于是诗人似乎为熊熊燃烧的红烛所感奋、所启示,从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教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导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乡土中国》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简明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故都的秋》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沁园春长沙》参赛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第7单元《不朽的红楼》整本书阅读与研讨.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名师教案.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蒲松龄《促织》学案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蒲松龄《促织》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导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促织》课文详解及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