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的个人隐私权问题.docx

《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的个人隐私权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的个人隐私权问题 摘要:[目的/意义]旨在为完善个人隐私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征信业管理条例》条款存在的问题,使得征信业务环节遭遇的隐私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并在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结果/结论]《征信业管理条例》条款存在规定笼统、约束力有限、又缺乏相应实施细则和配套法律法规等问题,这对当下征信业务工作中如何规范管理、保护、使用个人信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专门规范我国征信业务的部门规章———《征信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虽然将保护当事人隐私权当作主线,但随着征信业务的不断发展,《条例》在保护当事人隐私权方面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因此,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条例》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的不足 1.1 监管内涵值得推敲 《条例》4条、33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和他的分支机构为征信业法定监管者。 1.2 规定收集的个人信息宽泛 一是《条例》14条确立了征信单位严禁与不得征集的内容,那言外之意是除此以外的内容均可征集。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就已经包含了除个人身份、贷款、信用卡内容外的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及住房公积金内容。 1.3 同意授权的条款不具体 《条例》13条指出,不能收录没有得到本人许可的个人信息,对如何确保当事人许可为其真实许可也缺乏相关规定。 1.4 查阅个人资料法律依据内容不明确 《条例》17条指出,当事人有权查阅自己的个人资料。 1.5 对个人不良记载判别缺乏足够余地 个人信用记录不仅包罗万象,而且错综复杂。然而,由于相关制度人性化合理安排不够,很容易给当事人形成不良信用记录,进而给当事人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只要还款日期超过一日以上,信用卡持有人就被记载还款超期,这对当事人不近合理,因为对于存在主观故意的老“赖”,严惩很有必要;而对因银行提醒义务不到位,自己工作烦忙而记性又不好的当事人来说,实在是冤枉。况且现在的跨行及异地汇款还不能实现当日到帐,当事人就是在截止那天往卡里打钱,仍然会落下还款超期的不良记载。 1.6 不良纪录处置规定笼统 一是《条例》15条指出,提供不良纪录须提前通知纪录所指向的当事人。 1.7 缺乏当事人权益受损后追责及赔偿规定 《条例》25条指出,接受异议申请后应给其所指向记录加注标记,校对处理应答时限最迟不得超过20天。 2 个人信用制度隐私权保护改进设想 2.1 赋予相关法律制度新内涵 一是尽管《宪法》38、39、40条赋予公民人格尊严、住宅及通信自由权,却没把隐私权、信用权以独立人权身份赋予公民。 2.2 理顺监管体制机制 为了科学高效监管运营征信业务,我们要像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征信业务实施专门监管一样,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改委、证监会等相关部门联合组建征信业监管协调小组,对所有征信业务及组织进行统筹协调管理,规范和处置业间与业内运行间出现的问题,处理当事人诉求,捍卫其合法权益。一是在出台统一的数据分类编码、采集储存、接口、征集授权模版、报告格式等标准基础上, 2.3 确定个人信用资料处置措施 一是没有当事人同意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不得采集当事人个人资料和接受查阅,只有在有法律授权或当事人同意情况下才能采集同当事人信用有关联的个人资料,并且不应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设置备份。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规定,许可只能是在当事人完全知晓许可内容及其处置内涵,并不受他人或组织左右情况下,自我真实意愿明确清楚自由表达。为了克服相对于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当事人对个人资料和专业知识的贫乏,应像欧盟一样规定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及使用者负起是否同意处置当事人个人资料的责任来。二是通过非法程序和手段得到,或者违背事实和常理的个人资料,拒绝进入信用报告,并采取倒查手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征信机构和个人资料提供者对采集、储存、处置和接受查阅当事人个人资料有保密职责,非法泄露包括异议、不良资料在内的个人资料应当按明知故犯严惩。当事人有权了解所有这些环节中个人资料处置和使用有关的所有事实真相和人员情况,并留存其所有记录以备核查。四是个人资料提供者和征信机构有义务对个人资料的准确完整适时负责,但不得实施同采集初衷不一致的使用。 2.4 规范个人信息采集制度 美国相关法律指出,禁止收集同市场交易没有关联、损害隐私权的当事人资料,信用报告也不得收录当事人政治倾向、病史等资料。 2.5 健全个人信用资料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应尽快完善信息校正、实时监控等规定及防控系统运行风险与病毒黑客入侵失控应急预案,并适时更新计算机等软硬件设备及监控系统, 2.6 约束个人信用资料的使用 为强化法定和同当事人约定个人信用资料使用行为,日本规定征信机构仅能接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