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之2 大学之道/《礼记》
★课文导读
智慧《礼记》,中华礼仪之美,值得一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
★美读素材
※止于至善,心向往之
《礼记·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意是崇高的学问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由此推己及人,使人人能除污而自新,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当然,止于至善是一个永恒的实践过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人非圣贤,没有谁能达到道德上的完美,但正因为不完美,正因为有失败,人才会有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正如鲁迅说:“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止于至善”表达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理念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这样的哲学命题,在中国传统经典中比比皆是。
【运用】止于至善是一个永恒的实践过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人非圣贤,没有谁能达到道德上的完美,但正因为不完美,正因为有失败,人才会有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正如鲁迅说:“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天下太平是古代思想家的治国理想和政治目的,而身修,家齐国治才能实现天下太平。因此,家齐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代思想家认为,“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二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身修面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治国在齐其家”。
【运用】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正可谓,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然而,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少的人重视“修身、齐家”的重要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忽略“拼自己、拼家风”背后的正能量。当年轻的一代放纵自己、一味地 “吃老本”,这样“不靠谱”的放任自流,实乃家庭、国家和社会的一大“悲哀”。“靠人不如靠己”,在这个“以才能论英雄”的时代,拼自己、拼家风比“吃老本”更显“高大上”。
※ 致知在格物
“致知”讲的是知识深造达至资深的程度;“格物”讲的是认识、理解、研究、应用万事万物的能力。“致知在格物”是说欲达认识、理解、研究、利用天下之万事万物,就一定先将有关知识学到足够认识事物的程度。只有学识上达资深的程度,才有能力认识、理解、研究、利用天下之事物,有了足够的学识,才能知天命,遵中庸,来实事求是认识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才能将事情做到恰到好处。
【运用】宋代理学家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格物即就物而穷其理,达到融会贯通。朱熹基本继承这种说法,他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递进。这和现代科学研究、推理方法,是一致的,通俗地说,格物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关链接】
《礼记》名句品读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品读】礼节注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有来有往才是良好关系的开端,这便是所谓的“礼尚往来”。
2、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品读】观察一个陌生的人,首先要从细节开始。真正的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慎重,容颜端庄,不说不该说的话,也不做不该做的事。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曲礼上》
【品读】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强盛的记忆力的人,往往更懂得礼让他人,修身行善。
4、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品读】如果真正地欣赏一个人,会用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只是一味地姑息纵容。
5、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老子》四章 阅读讲透(备课必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docx
- 《论语》十二章 阅读讲透(备课必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docx
- 2021届高考考点:论述文与非连文本中解读“观点句”的方法.doc
-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练(教师版).docx
-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登高杜甫 阅读讲透-年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docx
- 短歌行曹操 阅读讲透-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docx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届高三语文热点题型新题精选(第一辑)(解析版).doc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届高三语文热点题型新题精选(第一辑)(原卷版).doc
- 古代诗歌鉴赏-2022届高三语文热点题型新题精选(第一辑)(解析版).doc
- 古代诗歌鉴赏-2022届高三语文热点题型新题精选(第一辑)(原卷版).doc
-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阅读讲透-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docx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兼爱《墨子》阅读讲透(备课必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docx
- 江苏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2021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