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与坎坷明末清初徽州士子赵吉士的仕宦生涯(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平顺与坎坷明末清初徽州士子赵吉士的仕宦生涯(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顺与坎坷明末清初徽州士子赵吉士的仕宦生涯(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7492,doc格式,正文8173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明末清初;仕途平顺;仕途坎坷;赵吉士 2 一、平顺:赵吉士为官之路上的促进因素 3 二、坎坷:赵吉士为官之路上的延缓因素 7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10][26]赵吉士.交城县志[OJ.山西省图书馆藏. 11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2 论文致谢(模板) 13 正文 平顺与坎坷明末清初徽州士子赵吉士的仕宦生涯(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明末清初徽州士子赵吉士身处乱世,却并没有改变他读书应举的选择。幽僻的山居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殷实的经济条件是其能静心苦读,并顺利走上科考之路的客观前提。进入仕途后,赵吉士担任过知县、户部主事、户科给事中、国子监学正等职,也参与了《大清会典》《赋役全书》等的编修。历数十年的为官经历,或平顺,或坎坷,其中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应看到个人特定经历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字:明末清初;仕途平顺;仕途坎坷;赵吉士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4769 (2015) 03 -0012 -06 甲申之变后,明清易代话题引发了后世学者的诸多讨论。其中,汉族文人士子是一大关注焦点。满清政权的外族身份使以往的研究多从“满汉对立”出发,进而将“遗民”“贰臣”作为该人群的代名词。①近年来,学界开始注重考察研究对象的实际处境,力争将其视为全面、完整的个体或群体。①这种尝试无疑细化了我们对明清之际汉族士人的认识,同时也深化了关于明末清初时代面貌和社会场景的了解。明清政权更替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其他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甚至在具体人物的人生出路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本文以徽州士子赵吉士为案例,着重就其为官经历进行考察,揭示此人仕途沉浮过程中的若干因素及其所起的不同作用。 赵吉士,字天羽,一字恒夫,崇祯元年(1628)出生于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早年“人籍杭州”,顺治八年( 1651)“举浙江乡贡进士”。康熙七年( 1668),“谒选知太原交城县事”。五年后任满,“巡抚上其状,征人为户部山西司主事。”恰逢母亲去世, “还籍”丁忧。后“补户部河南司主事”,又遇“父忧”,“起复,补户部四川司主事”。康熙二十年,“奉使征扬州关钞。”后“复命监督通州中南仓”,又“入会典馆”并“奉命排纂盐漕二书”。二十四年,充任山西《赋役全书》纂修官。二十五年,御试于保和殿,擢升为户科给事中。两年后,因“河工案”受牵连被罢免。三十二年,重新“补国子监学正”。四十五年,去世。② 一、平顺:赵吉士为官之路上的促进因素 赵吉士幼年正值崇祯年间,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一家辗转多地。但对于懵懂的孩童来说,乱世纷争的印象少之甚少也在情理之中。崇祯十五年的某个清晨,“忽一蜈蚣从空落席上”,“予惊起走数步”,“屋梁堕枕间”,因此躲过一劫。母亲不禁感慨:“儿亦何幸遇难不死也。”[1]这番不经意间的言语或许是当时多数民众的心声,亲人安然无恙便是万幸。尽管“少逢兵革”,赵吉士依旧选择通过科举致仕。赵吉士的九世祖赵?P是著名的理学家,世称东山先生;曾祖父赵廷贤曾担任光禄寺署丞;祖父赵完璧为太学生,“文章行谊”在当地颇受推崇,“邑志列儒林中”。虽称不上名门望族,但祖上毕竟获得过功名,且在本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父亲“屡试秋闱”,终“不得志于有司”。或许正因为自己未能考中科举,便对儿子寄予厚望,“严督勤学”。[2]常年读书赶考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只有那些家境殷实者才有可能为子孙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3]“每黎明起,辄诣厨作粥,令奴婢遍饮,然后服役。日:‘彼亦人子也。’”[4]从这句来看,赵吉士家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5] 顺治五年前后,赵吉士在浙江灵隐寺求学两载。③从休宁到钱塘(今杭州市),沿水路而下十分便捷。[6]寺内晨钟暮鼓,少有喧嚣,恰好适合静心读书。“予髫年读书灵隐,五大夫树下,窗对北高峰,峰半一僧,每夜击板念佛。绕山行,山有虎。余夜读声高,与虎声、念佛声相间。”“余读书灵隐寺五松房,山笋甚盛。余挖二根植窗前,僧大笑日:‘笋那得活。’”[7]顺治二年,清政府即行乡试。[8] 身处乱世,面临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人们不得不四处寻找藏身之地。可对于致意于读书致仕的学子来说,改朝换代的时代环境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相比之下,家庭状况特别是经济条件倒是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外界纷扰不断,但要寻找到一张书桌、一位名师在当时仍不是件难事。不过,每个人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