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2.运用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3.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各指什么。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借助网络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 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交流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好方法。 2.知道如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学会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段的主要观点。 一、交流平台 1.玩游戏:诗词大串烧。 导语: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词了,大家能说出这些诗词的题目吗?(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题名。)这些诗词大家都会背了吗?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玩一个诗词大串烧游戏,看看大家能否把它们准确、流利地背诵下来。(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 明确:古典诗词中的字词比较凝练,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所以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等途径来疏通字义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旧时茅店社林边”一句,“茅店”是什么?“社林”又是什么?如果不结合注释,我们是不能理解的。 ②通过想象去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边读边想边体会。 预设:此方法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运用较多,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充满了奇丽的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也展开想象便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生动的景象,学生多半可能会结合“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来说。 ③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 (2)出示有代表性的诗词,请学生试着用以上提及的几种方法来品读。 过渡:欣赏诗词并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方法,但是却是比较实用、比较贴近我们认知的几种方法。我们接下来就结合学过的一首诗来交流一下吧! ①出示诗歌《过故人庄》,可引导学生翻回课本第14页,看看自己的笔记。 ②学生交流欣赏诗词的方法。 交流示例: 生1:虽然这首诗我们已经学过,但再读这首诗,我发现还是有些字词很难理解,比如“鸡黍”“郭”“轩”“场圃”“桑麻”,还好我做了笔记,我再结合诗句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 生2:诗人的朋友的家所处的环境非常优美,我读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句,就闭上眼睛想象了一下,仿佛看到了村边绿树环绕,城外青山连绵不断,画面感特别强。 生3:我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所以诗人便和朋友约好在重阳日再相聚,一起饮酒赏菊。 3.师生共同交流其他欣赏诗词的好方法。 过渡:除了这几种方法,大家一定还有欣赏诗词的其他方法,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预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词已经学了不少,肯定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古诗词的方法,但让他们概括出来或许有些困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言,再进行点拨、引导,最后总结出来。 4.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讲解欣赏古诗词的其他方法。 (1)反复诵读。 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在反复的吟诵中,会突然意会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学习诗歌时应反复地读,在读中去悟。 (2)结合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去欣赏诗词。 预设:可结合学过的诗来谈,比如《宿建德江》一诗,虽然重在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但如果能结合孟浩然坎坷的经历,则更能体会出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一股淡淡的忧愁。再比如《春日》一诗,结合诗人的生活时代,可知诗人并未去过诗中提到的泗水,从而可知诗歌另有深意,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方法。 (3)留心标题,领悟情感。标题有时可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预设:教师可出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说说从中可看出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诗。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朋友或亲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4)抓住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去理解诗词,如送别诗中常用“柳”,表达思念常用“雁”“红豆”,表现志趣常用“竹”“兰”“梅”“菊”等。这也属于文化常识,但更具体。 预设:教师可出示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代表着相思之情,所以诗中才会说“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可出示苏轼的《赠刘景文》中“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句中提到了菊,可见菊的精神,其中便有一种赞美之情。 (5)留心诗歌中描写景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预设:一般来说暖色调显示出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而冷色调则显示出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教师可出示一些诗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色彩是明丽、鲜艳的,写出了诗人轻快、舒畅的心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则用黄、白这种凄清的色彩抒发了一种悲凉、衰老之感。 (6

文档评论(0)

专业中小学课件教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